盛世文景逐时新 弦歌不辍续华章
2024-12-26 08:02 我言新闻

文脉赓续,弦歌不辍。

盐城,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肥沃的文学土壤。这里曾先后走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一代文豪施耐庵、盐民诗人吴嘉纪等文学大家,也曾汇聚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及李汝珍等人在此留下精彩文学篇章,李国文、曹文轩、鲁敏、贾梦玮、王尧、北乔、杨守松、卞毓方、肖元生、王大进等当代文学名家,更在当代文坛闪耀生辉。

光阴之轮,恒转不息。盐城1983年建市后,全市文学创作氛围日趋浓厚,文学创作结出累累硕果。1984年12月,盐城市文联成立,同时成立首届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盐城市作家协会前身),从此揭开了盐城文学事业崭新的一页。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辉煌成就。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作协的有力支持下,根据市文联的工作指导,市作协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涵养文学生态,团结引领全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盐汁盐味”的文学视角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进行扫描,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

引领时代风气铺展发展画卷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984年12月20日至23日,我市召开首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建立文学、戏剧、音舞、书美、民间文学、摄影6个协会。李有干当选首届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市首届文代会的召开,开创了我市文艺工作新局面。1984年,市文联创办文学刊物《湖海》(曾更名为《海霞》)。多年来,先后负责《湖海》编务工作的朱剑、管国颂等作家聚焦本地作者,着力发表本土文学作品,使《湖海》成为培养本地作家的重要文学阵地。1987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丹顶鹤散文节,吴强、袁鹰等知名作家应邀出席,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学盛景。

1995年11月10日,市作协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作协新一届理事会,张安生当选主席。我市文学事业快速发展,文学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5月,中国文联千名文艺家采风团赴市区及大丰、滨海、阜宁、建湖等地采风,并与盐城作家开展联谊活动,为盐城文学“走出去”推波助澜。

市作协第三次、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分别于2005年11月2日、2011年12月29日召开,王效平连任第三、第四届市作协主席。盐城文学事业再登新台阶,文学佳作层出不穷。2008年11月,反映改革开放30年盐城文学发展历程的《1978—2008盐城文学专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策划出版《东方文学丛书》,一批盐城实力作家集体亮相,全面展示盐城文学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作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作家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2018年1月20日,市作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张曙光当选市作协主席。市作协守正创新,引领会员深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涌现出一批重大主题性文学作品,推动盐城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盛世文景,逐时而新。2023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23年12月28日,市作协召开第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徐向林当选新一届主席。市作协新一届班子进一步团结引领全市广大会员,坚定理想信念,履行文艺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加强精品创作;锻造人才队伍,积蓄发展动能;强化行风建设,弘扬清风正气,涌现了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经过40年的发展,盐城文学气象逐时而新。各县(市、区)亦纷纷成立作协,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作协会员39人、省作协会员228人、市作协会员736人,盐城文学事业阔步走向繁荣与兴盛。

聚力精品力作勇攀文学高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是坚持与奉献的赞歌,是创新与突破的见证。当代盐城,文学人才辈出。盐城籍作家李国文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鲁敏、王尧等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杨守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们在不同年代对盐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等的文学书写,积深积厚了盐城文化底蕴。

“出作品、出人才”是市作协持之以恒狠抓的两个关键。市作协始终把提高作品质量作为中心环节,把打造文学精品作为重要任务,紧盯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文学创作。作品发表层次不断提高,本地作家的作品屡屡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钟山》《雨花》《江南》《长城》及《小说选刊》《诗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文学名刊发表或转载;图书出版数量不断增加,曹文芳、丁立梅等作家著作销量突破“百万+”,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全市作家累计出版文学著作1200余部,涌现出《大芦荡》《狐雕》《滩涂地》《北上海》《牧鹤女孩》《东方湿地》《淮戏》《太平庄白话》等一批精品图书,并有多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品、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及各类优秀图书推荐榜等;作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徐瑾的作品《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获第11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徐社文、袁杰、陈义海、姜桦、邓洪卫、张晓惠、曹文芳、杨铁平、徐向林等人的作品分获第二届至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其中,陈义海、姜桦均两度获得紫金山文学奖,徐瑾获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奖,薛德华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邓洪卫获小小说“金麻雀奖”。另有多部作品获冰心散文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等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奖项。此外,市作协还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组织本地作家创作出版“盐城地标”系列丛书、“沿海绿城·小镇样本”丛书、“盐城特色教育绘本”丛书及《盐城印象》《奔向复兴号》《城北蝶变》《淮河之恋》《逐绿追光》等作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在培养人才方面,市作协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聚力培优建强文学创作队伍。40年来,市作协通过举办作家读书班、作品座谈交流会等,着力增进会员文学素养。先后推荐了近百位会员参加省作协组织的中青年作家高研班、青年作家读书班、基层作家周、《雨花》写作营及各类主题文学采风等活动,并依托张晓惠文学工作室、薛德华文化工作室辅导培养青年文学人才。全市文学队伍风清气正、向上向好,李有干、张晓惠、薛德华等被评为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另有12人获评文学创作二级及三级职称,陶林、徐瑾入选省“紫金文化优青”项目。

打造文学品牌建优作家之家

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市作协积极引导会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服务。市作协自成立以来,每年均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学征文活动,仅2024年就先后组织“悦见身边非遗”“丰收的季节”“潮间带生态故事”“李汝珍微小说奖”“我与作协”等5次征文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展现盐阜大地涌动的时代朝气,展现盐阜儿女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貌。

文学活动是造浓文学氛围的基础。40年来,市作协举办的各类文学活动好戏连台,亮点纷呈。从丹顶鹤散文节到《湖海》文学笔会,从文学采风到作品分享会,从新书首发式到文学座谈会,一场场文学活动在盐城文学史上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篇章。在近年连续举办生态文学活动的基础上,2024年又与中国作协社联部、省作协、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合作,在亭湖区等地落地举办潮间带生态文学周、《雨花》全国文学名家笔会、长三角生态环境宣教联盟生态文学座谈会暨采风等活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郑焱,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平、柳建伟、刘醒龙,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先发、鲁敏、穆涛、胡弦、胡学文、张执浩、沈苇、陈仓等及20多位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盐城参加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更为盐城打造生态文学品牌注入了新动能。其中“潮间带生态文学周”活动在省作协文学活动评选中荣列第一层次,进入前三名。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广泛开展文学志愿服务。先后组织陈义海、张晓惠、曹文芳、姜桦等作家参加市全民阅读活动,全市作协会员累计开展文学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警营、进企业等公益讲座超过1000场次。近年来,市作协在潮间带艺术村、中韩文化客厅等地成功举办毕飞宇书迷见面会、邱华栋新作《空城纪》分享会、育邦《纸山》分享会、网络作家卓牧闲粉丝见面会等,并成功承办省作协“文艺进万家”“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儿童文学家进校园”等文学志愿服务活动,文学惠民10余万人次,市作协报送的“鲁艺薪传·作家日”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受到中国作协表扬奖励。

为打造温馨温暖的作家之家,市作协切实发挥作协“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等职能,不断提升依法依规办会水平。2024年,市作协在市文联党组指导下成立了功能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并设立了职业道德、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生态文学、工业文学、青年工作等10个专委会,有效增强作协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先后研究出台《主席团成员履职规范》《专委会履职规范》等,确保协会组织依法依规运转。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四秩正风华的盐城市作协将持之以恒贯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担当尽责、奋发作为,坚持上下联动、积极整合资源、广泛搭建平台,团结引领广大会员多出精品、争创佳绩,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源源不断、驰而不息的文学力量!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范进 姜沐含

编辑:张伟伟 李艳 蔡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