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8点刚过,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轻轻搀扶着身形瘦小的少年,步履缓慢却坚定地踏进盐城市腾飞路小学的一间教室。
他们一进门,班上的几位同学便立即起身迎上前——有人接过书包,有人挪开椅子,动作熟练而自然,迅速为少年安顿好一切。在琅琅书声中,少年开启了一天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

安顿好孙子,奶奶缓缓走出教室。金黄的晨光洒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宁静而慈祥。身后,“一年级(1)班”的班牌在晨光中洁净如新,格外醒目。自今年秋季开学以来,类似这样温暖的一幕,每天都在这里静静上演。

这位身材瘦小的少年叫慕宁(化名),因发育迟缓造成行动不便,性格内向,今年9岁的他才刚刚踏入小学的门槛。

慕宁入学前,他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为了让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读书,学校迅速制定了特别的关爱方案:将慕宁安排在经验丰富的年级组主任范晓燕老师的班级里,座位安排在方便进出的位置……考虑到慕宁的行动不便和如厕隐私问题,学校特别允许慕宁的奶奶陪读,将学校“爱心”书屋作为奶奶的休息场所。
“我们一直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一个包容、有爱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腾飞路小学校长鲍丽斌说,“对于慕宁这样的孩子,我们始终坚持‘特别关注,但不特殊对待’的原则。奶奶的陪读给了他安全感,而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在这里建立自信,感受集体的温暖。”
正如鲍丽斌所说,近两个月来,任教老师们不仅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更在生活上处处留心,确保慕宁在校的每一刻都安全、舒心。慕宁的作业本上,字迹或许还歪歪扭扭,但他努力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进步的希望。
虽然慕宁行动不便,但帮助他,已经成了班上所有同学的默契。“我们班级的氛围相当好,同学们从来不会因为慕宁的特殊而疏远他,反而大家都会主动帮助他,帮他拿东西、交作业等,当老师表扬他时,全班同学还会不约而同为他鼓掌。在我看来,正因有了慕宁,我们班级的凝聚力都提高了不少!”班主任马丽老师说。
“我们一开始也很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但学校和老师的做法让我们特别感动。”慕宁的奶奶动情地说,“年级组主任范老师、班主任马老师都特别细心,不仅学习、生活上给予照顾,还鼓励班上的孩子们和他做朋友。现在,慕宁每天回家都会和家人讲述学校发生的开心事。”
在学校的细致关怀和师生、家人的暖心陪伴下,慕宁慢慢地融入了新环境。从刚入学时的胆怯到现在越来越开朗,也让慕宁的妈妈欣慰不已:“最开始我们也担心过,担心慕宁会不会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而感到自卑,根本没想到开学不到两个月,他就交了好几个朋友,现在开朗多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关爱慕宁的暖心故事,正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最生动的体现,也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更多爱与阳光。今年秋学期开学以来,腾飞路小学以“温度”破题,用“行动”答卷,通过家校同行、资源联动、爱心赋能,将教育关怀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让教育成为照亮每个孩子未来的温暖之光。“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温度。”腾飞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单俊说,学校将继续深化人文关怀,让尊重与关爱在校园生根发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中绽放光芒。
如今,爱不仅在慕宁的教室、“爱心”书屋里涌现,在腾飞路小学的校园里流淌,更在社会知情人士的心里涌动。(记者 龙青云 邓兆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