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建军节,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丹旌映史铸军魂”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新四军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追寻铁军足迹、叩问信仰源头的精神之旅。
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四”字形建筑风格独特,正门上方醒目的“N4A”新四军臂章标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步入馆内,近50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中,丰富史料与现代化展陈手段完美结合,生动再现了新四军的抗战征程——从“民族危急革命诞生”的艰难启程,到“重建军部浴火重生”的壮阔篇章。团队成员缓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参观中,新四军当年的艰苦条件令人震撼。展柜里,粗粝的枪支弹药、简陋的桐油灯、稻草编织的草鞋、打满补丁的粗布军服等实物,直观反映出物资的极度匮乏;而那些简陋甚至用替代品制成的医疗器械,更让人深切感受到战地救护面临的巨大困难与危险。
“物质条件如此艰苦,新四军为何能如青松般在敌后扎根壮大、屡创战果?”带着这一思考,成员们从展品中找到了答案:一面针脚细密的“军民一家亲”拥军门帘,寄托着百姓的朴素心意;群众自发纳制的“千层底”布鞋,密密匝匝的针脚里饱含着沉甸甸的托付与期盼;描绘减租减息、互助生产场景的宣传画,则清晰展现出新四军将革命理想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的实践——他们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正是民众的粮食供养军队、情报指引方向、掩护保存火种,这种鱼水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将困苦转化为不竭伟力。
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实地调研让大家后续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微课宣讲奠定了扎实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从这片红色沃土中汲取信仰力量,让丹旌辉映的军魂指引前路,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壮阔征程中永放光芒。(高子涵 张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