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水大战、炒食苦菜、创作麦穗……5月21日,射阳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小满”节气趣味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感知小满独特的节气趣味,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小满到,麦粒饱”,在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老师们通过播放趣味动画、讲述《小满的故事》绘本、展示精美的节气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小满节气的由来、节气农事以及相关饮食习惯,带领孩子们学说童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节气文化。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探索、相互分享,我特别有成就感。”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教师朱艺说。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感受小满,幼儿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美工区,小班幼儿用超轻黏土捏出圆滚滚的麦穗,给“麦粒”涂上金灿灿的颜色;中班孩子发挥创意,用彩笔绘制出满是瓜果蔬菜的“丰收画卷”;大班小朋友则化身“小小农夫”,在幼儿园种植角给蔬菜浇水、松土,仔细观察番茄、青葱的生长变化,体验劳动的快乐。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察了幼儿园里的植物,小番茄长得圆圆的,就像小灯笼,这就是小满!”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小朋友卢玥潼的话语中充满喜悦。
小满小满,苦菜鲜爽。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拿出苦菜、苦瓜、苦菊,有条不紊地完成洗、切、掏、炒等各道工序,制作出爽口的凉拌苦菜、苦菜炒鸡蛋,并共同品尝这道别具一格的节气美食。
“小满节气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是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马丽表示,“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系统化、趣味化,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更多文化养分,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茁壮成长。”
射阳县幸福幼儿园组织孩子们通过聆听、讨论、实践,了解小满节气的变化和习俗。
孩子们走进麦田,近距离观察金灿灿的麦穗后,再根据新经验或者已有经验,绘制小满三候景象,开展关于麦子的绘画表征。
食育工坊内,飘起了清苦香气,开启萌娃们穿越千年的“吃苦”修行。田园旁边,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搭建一台台水车、丝车和油车,通过接力游戏形式,将接力的水浇灌到植物根茎。班级区域活动角里,孩子们有的化身“水果小达人”,用超轻黏土制作可爱的“樱桃”,有的圆润饱满,有的歪歪扭扭,童趣十足。有的用绘画等形式,制作出一个个可爱的“蚕宝宝”。
射阳县同心小学的孩子们走进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近距离地观察辣椒的生长状况,观看饱满的油菜籽,触摸像小宝宝一样的番茄,感受着小满时节瓜果蔬菜生长的独特韵味。
更有趣的是,为让学生了解“抢水”这一旧时民间小满农事习俗,学校组织孩子们挑起扁担,提起水桶,化身小小挑水工,在操场上演绎着这场别开生面的“抢水大战”。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为小满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射阳县盘湾镇实验幼儿园则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兴趣有机结合,组织开展闻香识材、制作“安康”香包等系列趣味活动,深化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的认知。江仁彬 陈俊杰/文 杨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