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号召,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外语专业转型升级,创新性地构建了“地方产业导向的复合型应用科技翻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该成果荣获202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典范。
精准定位,聚焦产业需求
为契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外国语学院自2019年起将专业方向由“商务”调整为“应用翻译”,并于2020年进一步聚焦“应用科技翻译”方向。这一调整紧密结合苏南及盐城地区技术型涉外企业对技术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为学校化工、材料、机械等优势学科的国际合作办学提供了语言服务支撑。该专业方向在江苏省内颇具特色,有效填补了地方产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空白。
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以“产教融合、多元协同”为核心,与江苏康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1个、产教融合课程5门、产教融合教材2部及真实项目案例库3个。通过“引企入校”与“师生进企”双向联动,学院聘请5名行业导师进校授课,选派16名骨干教师赴企业轮训,并组织128名学生赴实践基地集中实训,显著提升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力。
多元协同,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学院充分整合校内“翻译”重点学科与理工类优势学科资源,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构建了“外语学院+理工学院+行业协会+企业”的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课程体系突出“新文科”特色,新增“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将人工智能翻译技术与行业外语(如海洋技术、环境保护、机械制造翻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外语+”复合应用能力。
成效显著,助力地方发展
经过四年实践,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江苏省翻译大赛等赛事中获奖500余项,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7.5%(英语专业)和100%(日语专业),66.4%的学生就职于长三角地区技术型涉外企业。同时,学院为盐城海洋生物产业、环保科技产业提供了大量语言服务支持,近三年完成企业横向项目到账经费6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地方产业国际化发展。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创新
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进一步优化应用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助力盐城乃至长三角地区技术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成功实践,展现了高校专业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广阔前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盐工方案”。(周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