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射阳县实验小学创客教室里,一群六年级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机器人编程和调试。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编写代码,有的负责搭建机械结构,还有的负责测试机器人性能,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以前觉得人工智能很神秘,现在通过学习,我发现它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用编程控制机器人,还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垃圾分类、智能家居等等,我觉得特别有趣。”射阳县实验小学学生沙琪航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射阳县将AI技术融入课堂内外的一个缩影。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射阳县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应用场景等举措,让AI技术赋能课堂,为学生开启智慧学习新时代。
该县各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开设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基础、3D打印等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成立人工智能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为他们未来适应智能社会奠定基础。”射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曹克扬如是说。
除了专门的课程学习,射阳县还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射阳县海都中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使用AI语音识别软件进行口语练习。通过软件实时识别学生的发音,并给出评分和纠正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以前学生的口语练习主要依靠老师一对一的纠正,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了AI技术的辅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射阳县海都中学英语老师徐萍萍这样评价。
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环节,射阳县也充分利用AI技术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AI技术的引入,确实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它不仅帮助老师节省了大量时间,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射阳县海都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翟学干深有感触地说,“这种精准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科学化、个性化。”
难能可贵的是,在射阳,不仅城区学校AI技术风生水起,乡村学校同样实现了AI与课堂内外的深度融合。“请问,您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了《稚子弄冰》的?”在射阳县新坍小学一堂五年级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学生通过手机向人工智能发问,随即电脑屏幕显示出AI生成的文案,引得学生一片惊呼。“AI工具不仅优化教学流程,还能让课堂互动更精彩,开启了智能高效教学的新篇章。”执教者、射阳县新坍小学徐蓉老师如是说。
作为农村定点小学,射阳县卢公祠小学也契合学生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侧重AI技术的感知体验,通过趣味动画、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感受AI图像识别、语音助手的神奇。中高年级则把信息科技、科学类等课程与AI教育一体化实施,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据悉,为实现全县学校“一盘棋”,射阳县通过知识讲座、讲解演示、实践操作、主题研讨等多种方式,让广大教师掌握利用“Deepseek”“豆包”“讯飞星火”等AI工具进行文本创作、知识检索的具体方式,为教师提供应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射阳县教师发展中心信息科负责人王家彦表示。(江仁彬 陈远红 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