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荷兰鹿特丹港接收北约军备意味着什么?
我言新闻 2025-07-23 09:10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俄罗斯《观点报》网站7月21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西方暴露军事入侵俄罗斯时间窗口》,作者是亚历山大·季莫欣。编译如下:

北约二十多年来首次决定准备在鹿特丹港接收军用货物。这不仅表明欧盟和北约正在准备入侵俄罗斯,也暴露了它们可能发动侵略的时间窗口。

荷兰鹿特丹港已开始为大规模接收军用货物做准备。该港在2003年美国及其盟国入侵伊拉克期间曾接收过军用货物。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鹿特丹港港务局负责人鲍德韦因·西蒙斯的话报道称,鹿特丹港今后将为北约军用货物预留部分吞吐能力,并将与欧盟的另一重要港口——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协调行动。未来,北约国家的军用货物运输船每年将在鹿特丹港停靠四五次。该港将为此预留泊位和仓库,而且每年将举行北约部队登陆该港的演习。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北约的要求下安排的。

鹿特丹港是全球最大港口之一,也是欧洲第一大港,对欧洲物流与贸易具有关键意义。欧洲的许多陆上运输线路(包括公路和铁路)都与该港相通。港内的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一旦东欧发生大战,运往鹿特丹港的美英军用货物量将远超当前援助乌克兰的军事货运规模。军用运输机将无力承担如此规模的货运任务。这些货物将使用货轮运抵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各个港口。而鹿特丹港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但问题在于,将物流能力转入战备状态之举不仅表明战备工作已经开始,还意味着战争不久后即将来临。

即便只是将该港的部分吞吐能力转为军用,这也将因影响民用货物装卸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果港内的有关设施在进入战备状态后得不到使用,实施这些计划毫无意义。港口转入战备状态的过程通常需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而这种巨型港口所需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换言之,当前举措不仅是备战信号,也表明战争可能很快就会爆发。

7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表示,北约和欧盟“正在为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进行具体准备工作”。

尽管北约军事入侵俄罗斯的构想和筹备方案尚不明朗,但根据来自鹿特丹港的新闻可以判断,至少有部分北约国家计划于近期——可能在一年至一年半内——采取某些行动。

西方仍决意阻止俄罗斯击溃乌克兰。所有紧急扩大军用产品产量的决定均在欧盟和美国获得通过,这些军品的产量在2026年前或将达到可观规模。诸多迹象表明,2026年将成为高风险的时间点和乌克兰危机的转折点。

鹿特丹港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其存在和运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一旦北约入侵俄罗斯,作为关键后勤枢纽的鹿特丹港将成为优先打击目标。该港规模巨大,同时地理上较为分散,总面积近1.25万公顷,港内仅码头就有120座。

由于鹿特丹港远离俄罗斯机场,而且中间隔着北约国家,俄无法使用战术飞机打击那里。俄军的巡航导弹能够打到该港,但使用常规弹头的精确打击无法瘫痪规模如此庞大的目标。因此,若北约在入侵俄罗斯时使用鹿特丹港,俄不可避免将考虑使用核弹。只有核弹才能产生瘫痪该港所需的毁伤效果。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谢尔盖·绍伊古不久前提到,如果西方国家侵略俄罗斯,俄将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去年年底说:“我们将使用一切必要的反击手段和我们认为合理的武器应对任何安全威胁。”

一些不难在网上找到的战争推演方案显示,为了确保瘫痪该港,俄罗斯需要使用多枚核弹。毫无疑问,北约对这些推演结果心知肚明。

当然,上述情况并不意味着北约一定会在2026年对俄罗斯开战。北约也可能根本不会对俄开战。它需要评估风险和各种方案,毕竟没人希望自取灭亡。但鹿特丹港开始为接收军用货物做准备的事实表明,北约对俄开战的风险仍然很高。

 

来源:参考消息

编辑:梁鹤龄 李艳 蔡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