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医院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19日下午,市中医院组织开展2025年第三季度国学沙龙系列活动。此次国学沙龙特邀院关工委胡文俊主任,为青年职工带来了一场题为《问道国学——经典里的家文化》的专题讲座,宣传统战科科长王加华主持活动。王加华提出: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文化的起点。好家风能够涵养好作风,培树新风尚。希望大家跟随胡文俊主任共同探讨和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家文化,感受那份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与家国情怀,同时也能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文化溯源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中国人重视家风由来已久。胡文俊从“家”的文字构型出发,解释了家的起源与人类定居繁衍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他强调,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使得家文化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忠孝”“仁义”“家和万事兴”等核心理念。
历代著名家教、家训
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家训,主要有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明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与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清代张英的《聪训斋语》等。胡文俊通过解读这些家训中的经典名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展示了传统家训在修身齐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立足八德修身齐家
胡文俊认为,中国儒学里的传统八德内容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与家文化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立足于传统八德之上,家文化的独特内涵也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其内涵为:孝亲、友悌、夫妇、教子、持家、修身、从业、求学。这诸多方面不仅很好地诠释了家文化,也成了家庭、家族、集团组织乃至国家对所属成员的引导和要求。由此从狭义的家文化拓展成广义的家文化,即不再局限于血缘伦理关系内部,而是升级为以共同认知和信仰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内部,规范着人们在家庭、单位、社会中的行为。
胡文俊说,传统家训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涵盖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勤俭持家是家庭长久兴旺的关键,诚信是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勤奋好学则能提升思想境界、为社会做贡献。家庭作为人生第一课堂,父母应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年家长应重视家风建树与家教传承,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在担当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成就人生高度。
市中医院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团员、青年职工代表等30余人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