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惠民七十载 新时代再启华章 | 市中医院庆祝中国医师节活动暨科教大会侧记
我言新闻 2025-08-21 17:06

视频:金建华   摄影:龚骏

 

8月19日下午,盐城市中医院规培楼三楼会议室内掌声如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中,全院医师齐聚一堂,以“德馨于行,业精于勤”为主题,共同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这场融合传统拜师仪式、从医年限表扬、科教成果展示的医师节庆典,不仅是致敬过去的里程碑,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书。

 

奏响奋进强音

“医师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个好的医生能撑起一个科室,一个好的科室能撑起一个医院。在医院7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师队伍始终是最坚实的依靠,医院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次突破的取得,都离不开医师们的担当与付出。可以说,医师的水平决定着医院的整体能力,医师的职业素养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医师的奋斗姿态关乎着医院的未来发展。”

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顾月星表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背后,是患者对服务效率的更高期待。要聚焦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及疑难危重病救治能力提升,让“能治病、治好病”成为患者选择我们的第一理由;要优化诊疗流程,从挂号、检查到取药,让患者少等一分钟、少跑一步路;要严控医疗成本,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用更优的性价比赢得患者信任。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每一位医师身上都有着生动体现,要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在诊疗中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以专业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要主动担当作为,面对疑难杂症敢于攻坚,面对紧急情况勇于冲锋,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顾月星希望全体医师向前辈们学习,要恪守职业操守,坚守廉洁从医底线,不以医谋私,维护医者的纯洁与尊严;将职业情怀转化为科教创新的动力,研读最新医学文献,持续更新知识储备、精进专业技能,始终让诊疗技术与时代同步,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回应患者期待,以“终身学习”的姿态跟上医学发展步伐,让“德馨于行,业精于勤”的主题真正落地生根。

 

‌绽放中医光彩

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加强专科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能力、门诊量持续增长;儿科、心内科、肛肠科等专科入选全市临床专科能力提升重点培育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现场评审;与上海肺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签订合作协议;28项国自然申报创历史新高,42名规培医师结业考核100%通过率,创历史最佳;已获批省卫健委课题1项、省中医药学会科研课题6项、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基金4项……

“医疗是我们的根,科教是我们的翼,而百姓的笑容,永远是衡量医者价值的最高标尺。”院长马勇在报告中亮出上半年成绩单,他表示,科研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医院将双向发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体系,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坚实的保障,打造高水平人才梯队。深化重点学科建设、保障人才项目质量、高效推进科研项目、建强中心实验室、加速建设生物样本库、全力冲刺国自然立项。以高质量医疗服务成为患者安康的“压舱石”,让高水平科教创新成为医院发展的“强引擎”,用岐黄薪火照亮更多生命的希望。

 

镌刻医者荣光

今年恰逢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活动特别设置从医整十年倍数人员表扬环节,为从医整60年的阮宗武医师、整50年的胡建萍医师,以及整40年的张滨农、阳启进、徐兆山医师等30多名医师颁发荣誉证书,当阮宗武、胡建萍等老中青三代医师从院领导手中接过证书时,全场手机闪光灯连成星河。“年近八旬的阮老从医整整60年,至今仍坚守临床一线,他开的方子总是药简力专。”顾月星说,他们的从医经历,就是一部部鲜活的“医者教科书”,是对职业精神最深刻的诠释与践行,正是这样一代代医者的接力传承,让医院的口碑深入人心,让中医特色诊疗的火种生生不息。

 

 

‌“双手递拜师帖,行鞠躬礼,敬茶赠书。”在古琴伴奏下,四批师承仪式庄重举行,银发前辈与青年才俊同台,师承弟子依次递拜师帖、行拜师礼,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乃庚、陈福来、李志山及顾月星、宋峻、王宗荣、李荣良、范广峰、张侃、朱红林、郭乃刚、祁兆建等12位指导老师,接受弟子敬茶、赠书。

年轻医师“跟师”中可以感悟前辈在“望闻问切”中凝练的智慧,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尚的职业操守,这种“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正是市中医院七十年来传承岐黄之术的“基因密码”,师承弟子们不仅要学好诊疗技术,更要悟透大医精诚,让中医特色技术得以延续,让宝贵的临床经验代代相传,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自身本领,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年轻医师张晗从老师朱红林手中接过中医典籍时激动表示:“老师递来的不仅是医书,更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医道传承。”

 

‌共绘发展蓝图

“我宣誓:我自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在马勇院长带领下,全场医师重温《中国医师宣誓誓词》。这份誓言,既是仍坐诊的阮宗武老医师抽屉里泛黄的入职承诺书,也是“90后”年轻医师们病历系统里凌晨3点的病程记录。

 

 

会上,各科室负责人还郑重签署递交了科教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市中医院科教工作的突破对医疗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科研攻关硕果累累,中心实验室培育20名“科研种子”;生物样本库启动肛肠疾病标本收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实现“预实验+封闭集训”双保障;教学培训提质增效,420名在培学员(规培生、实习生、研究生、床边班学生、进修生等)创历史新高;人才梯队日益完善,给青年博士压担子”“搭梯子”,让“科研新苗”长成“参天大树”,呈现出“重点专科引领、特色专科跟进”的发展格局。

 

 

大会集中表扬了“三甲复评优秀科室”“优秀规培师承指导老师”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个人代表江苏省名中医徐兆山表示,“从‘一根针、一把草、三根手指、一个脉枕’到今天的智慧中医院,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这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

当《盐城市中医院院歌》响起时,老中青三代医者共同唱响“传承创新,大爱无疆”的旋律。这场活动恰如医院70年发展的缩影:既有阮宗武老先生“一张方子守一生”的坚守,又有青年医师的中医创新;既延续着师承教育的古老传统,又迸发着科研攻关的现代活力,恰如中医药发展的生动隐喻——根,深扎在《大医精诚》的竹简里;叶,已舒展在5G时代的云端上。

70年风雨兼程,靠的是“医疗立院”的坚守,凭的是“医者情怀”的传承,赢的是“科教兴院”的突破。在会议总结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万春提出:新征程上,希望全院医师们做“有本事、有激情、有追求、有境界”的医者,以医疗为根本,筑牢生存之基;以情怀为底色,守护医者初心;以科教为动力,提升核心能力。

长期以来,市中医院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始终以造福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以崇高无私的精神、夜以继日的付出、兢兢业业的奉献和勇于拼搏的态度,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着力强化科教创新赋能,推动医院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站在建院70周年的新起点,市中医院正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魄力,绘制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当《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暧风吹拂,这群扎根黄海之滨、传承岐黄薪火的中医人,将继续用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健康,以科教创新谱写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记者 李泓儒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