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县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一场跨越百公里的“云端会诊”正在进行,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正通过华为云会议系统,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实时共享患者CT影像,15分钟内便确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这是滨海县构建会诊转诊体系的一个缩影。自会诊转诊服务中心运行以来,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服务升级,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质”的飞跃。今年一季度,县外住院人次总量增幅同比下降近20个百分点,3月转外住院量首次持平并呈持续回落趋势,一幅“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健康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织密会诊转诊“一张网”
走进滨海县数字化医共体驾驶舱,实时更新的“会诊转诊数据监测屏”上,全县37家医院、310个村卫生室的转诊动态一目了然。这张智慧医疗网的背后,是“思想、组织、保障”三位一体的推进策略。
作为“一把手工程”,滨海县卫健委将会诊转诊视为“生命线工程”,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公立民营协同的“一盘棋”工作体系,出台《会诊转诊管理办法》,制定包含12项核心任务的责任清单,实现卫健、医保数据实时共享,形成“逐旬分析、月度会办”的精准调度机制。财政专项投入700万元医共体资金,接入盐城市一院、北大第一医院等会诊平台,让基层百姓“一键预约”顶级医疗资源。
跑出优质服务“加速度”
在滨海港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皋德胜轻点屏幕,为诊断有疑患者发起“约诊”申请。这套“约诊+点诊”双轨机制,正是滨海县提升基层诊疗质量的“秘密武器”:一方面由基层医生自主预约疑难病例会诊,另一方面会诊中心对超2天住院患者按50%比例随机抽检,通过诊断一致性评价和病历处方质控,将基层诊疗得分从80.31分提升至96.12分,处方合格率达99.86%,超剂量用药问题下降82%。
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学科会诊(MDT)更是打通了疑难病症诊治“高速路”。县会诊中心实行“1510”响应机制:线上会诊15分钟到位,线下院内会诊10分钟抵达、院外会诊10分钟出发,累计开展多学科会诊2773次,成功留院手术421台次,让复杂病症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治疗。针对转外就医需求,自主开发的“转外就医服务”小程序实现“线上登记—24小时内专班对接—专家精准会诊—分级转诊”全流程闭环,让群众转诊更科学、更便捷。
绘就全周期健康“同心圆”
“在县医院做完手术,转回镇区卫生院康复,医生还是原来的团队,费用还更低!”刚完成下转治疗的陈大爷对“拎包入住”的转诊服务赞不绝口。滨海县在县镇两级设立转诊专用病房,上转患者享受“床边会诊、床旁缴费”一站式服务,下转患者通过远程平台实现“病床变、医生不变、诊疗不断”,确保治疗连续性。
对经会诊确需外转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红黄绿”三级进行响应,从术前预约、术中跟踪到术后康复,全程提供“管家式”服务。一位转至上海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家属感慨:“没想到在家乡就能直接联系到上海专家,还帮忙安排好床位,省去了奔波之苦!”
呈现县域医疗健康“生态图”
如今的滨海县,远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不仅是医疗服务枢纽,更成为县域医改的“智慧大脑”。通过华为云系统与上级医院实时对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建立的域外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持续激活县域医疗“神经末梢”。近期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同比提升15%,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8.6%,一幅“首诊在基层、会诊在云端、转诊有保障”的健康生态图已然成型。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滨海县卫健委主任孙权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互联网+医疗”融合,拓展AI辅助诊断、智能随访等功能,让会诊转诊体系更智慧、更高效、更有温度,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滨海力量”。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滨海县的实践证明,只要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用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就能在县域这片“小舞台”上,做好守护群众健康的“大文章”。(严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