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人民医院 乡情为笔,“医”心为墨,十一年书写医疗惠民的温暖答卷
2025-03-24 11:40 我言新闻

风吹芦荡捎去故土的思念

听诊器里传来乡音的脉动

多年前

他们心怀梦想从水乡起航

成为全省、全国的医学专家

多年后

他们回到梦想最初的地方

以己所长回馈桑梓

这场延续十一载的“宁湖之约”

把健康“种子”撒在故乡的春天里

 

 

十一年的“健康之约”

3月23日上午,建湖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人头攒动。8点,随着建湖籍在宁医卫专家返乡义诊启动仪式的开始,这场跨越十一载的“健康之约”再度温暖启程。

 

 

建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在致辞中感慨:“今年是自2014年,各位医卫专家第十一次回乡开展义诊活动,为家乡人民送上‘健康大礼包’,为家乡同仁传经送宝,不仅传递着崇高的医德医风,更延续着对家乡故土的真情厚爱。”专家代表李相成教授一句“家乡的风是甜的,是治愈我们乡愁的良药”,说出了所有回乡专家们的心声,也道出了十一年仍然坚守如初的意义。

 

用健康回馈桑梓
 

义诊现场,尽管患者众多,但秩序井然,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进行检查和解答疑问。本次活动汇聚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为首的34位省内知名专家,覆盖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甲乳外科、骨科、儿科、肿瘤科等多个专科领域。短短半日,共接诊患者近600人。

 

 

作为义诊活动的核心人物,王学浩院士的诊室前早早就排起长队。“这个指标要动态观察,按照我说的随访方案定期复查。”年过八旬的王院士详细翻阅每一份影像检查报告,俯身贴近患者耳畔,用亲切的乡音认真叮嘱。“院士回乡看病真是家乡人的福气!”一位肝硬化的患者在就诊结束后不禁感慨。

 

 

中大医院丁建东教授作为义诊的组织者之一,每年从活动筹备开始他就一直跟踪着每一个环节。同样,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的他刚结束早上的门诊,就又匆匆赶往介入室,为家乡的一位患者进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

 

 

儿科诊区内,陈秀珍教授变戏法般从白大褂里掏出卡通贴纸,哭闹的孩童瞬间破涕为笑。“建湖出生的我,如今能为‘小老乡们’看病,像在给自家孩子把脉。”每年义诊,乳腺疾病咨询的需求都很大,可谓一号难求,刘晓安教授接连接诊了近50名患者,直至中午12时30分看完最后一位患者才匆忙结束,他笑言:“乡亲们信任,再累也值得。”

 

 

 

 

从2014年首届至今,这场跨越十一年的义诊已累计服务7000余人次,成为建湖县特有的一项医疗惠民品牌,专家们以精湛医术,合力架起了一座“宁湖连心桥”,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真谛。

 

从义诊到共建

 

把“行医助人、服务家乡”的种子留下,义诊期间,专家一行还在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手术、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传帮带”活动。

 

 

 

“你先按这个方法治疗几周,我现在每个月都来建湖坐诊,你到时候直接过来复查,很方便的。”如今,返乡义诊活动也已从单纯的义诊拓展为“师带徒”培训、名医工作室、学科共建等深度帮扶。正如江苏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潘寅兵教授所说:“我们带回来的不仅是听诊器、手术刀,更是要把省级医院的‘种子’播撒在家乡。”

 

 

同样在建湖县人民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的还有江苏省人民医院汤琪云教授、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徐书杭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孙喜太教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玉国教授等,除了每年参与返乡义诊外,几位专家每月都会抽出时间回到家乡坐诊、手术,把大医院的医疗技术带回来,真正实现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名医,治好病。

 

 

延续十一载的医者奔赴,是新时代故乡情谊的精神底色,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画卷上“悬壶济桑梓,仁心系家国”的动人篇章。

结束义诊后,匆匆返程的专家们不禁感叹:“十一年来,每次回乡都能感受到基层医疗需求的变化,但家乡人的期待始终如一,这也激励我们精进医术。”

活动发起人王学浩院士亦表示:“只要家乡需要,我们这支队伍就会一直走下去。”未来,这份桑梓之情将继续在医卫领域绽放光芒,为家乡人民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