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滨海县红十字会获悉,近期,滨海县加速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的第二年计划落实,300余台“救命神器”开始陆续“奔赴”滨海的公安、教育、住建、金融、镇区街道等“岗位”。至此,滨海已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AED近500台,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AED又叫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便携且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通常安置在人流量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可在第一时间为突发心脏骤停者进行电除颤,帮助患者恢复心律,被称为“救命神器”。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心搏骤停90%发生在院外。如果在呼吸、心搏骤停发生的4分钟内进行除颤治疗,患者生存率可达60%到75%。2021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团体标准建议每10万人配置100至200台AED。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健康盐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和城市品质,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共场所配置AED的地方性法规。滨海县对照要求,科学规划,依法推进,公共场所配置AED工作成效显著。滨海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有了“救命神器”还得有“救命神技”,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公众会用、敢用AED,这样才能最大效率发挥急救设备的作用。为此,该县红十字会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持续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的“六进”活动。授课经验丰富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师深入一线送课,重点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做好相关培训,确保“救命神器”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审:唐郁文 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