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希望 “星”科普
2024-10-08 15:39 我言新闻

——走近孤独症


视频制作:金建华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不聋,却听而不闻。



第一次见到丁丁时,他已经三岁了,刚进入诊室便开始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躲避我的眼神,拒绝我的触碰,我发出很大的声响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丁丁妈妈说:“丁丁在9个月的时候就发现跟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他可以独自一人看电视几个小时,会经常发脾气不听话,我甚至怀疑丁丁的听力有问题,他总是喜欢拿着钥匙扣,喜欢把小汽车排成一排,不跟小朋友玩耍,他至今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有时候还会尖叫,甚至打我,作为妈妈我真的很崩溃,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

这样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我们称作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自闭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狭窄兴趣、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症状。表现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行为。目前病因尚不清楚,还没有针对性药物。

目前我国12岁以下的自闭症患者约200万人,总患病人数约400万人,每年还在快速递增,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一例自闭症患者,无疑会成为压在家人身上的重担,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家事”,而是困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公共问题”。

作为社会边缘群体,自闭症患儿往往容易被主流社会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回归社会,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回归之路”却障碍重重。一方面,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比较低,社会性歧视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自闭症诊断、教育保障的公共资源往往面临供需不平衡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医疗与教育资源短板问题更加严重,一些自闭症儿童甚至无法融入社会。

1981年陶国泰教授首次报道了我国第一例儿童自闭症,随后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儿童自闭症的诊治工作,我国已正式将自闭症列入残疾范畴,若能早发现、早康复,可大大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能力。

如果您在商场或公园遇到了自闭症小朋友,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果他们需要帮助,请您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尊重并接纳他们的存在方式,摒弃偏见和歧视,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星星”的孩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