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公安局关工委  织密青少年成长“安全防护网”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13 16:29

初秋时节,走进滨海县各中小学及社区,一幕幕温暖场景令人动容:退休老民警张清高在校园里讲述红色故事,台下青少年眼中闪烁着敬仰的光芒;蔡桥派出所关工站里,工作人员正与考入优质高中的小明家长交流后续跟踪计划;城北派出所“心灵驿站”内,心理咨询师正陪着少年小豪在操场散步谈心;天场镇乡间小路上,关工站工作人员尹悦带着留守儿童阳阳与远方父亲进行视频连线……这些生动画面,正是滨海县公安局关工委深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真实写照。

精准施策,织密“立体化”防护网络

滨海县公安局关工委始终秉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关爱为基、法治为纲”工作基调,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重要使命。上半年,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法治宣讲、心理辅导等15场次,直接覆盖青少年1万人次,间接受众达1万人次;精准排查建立87名重点关注青少年台账,组织“五老”结对帮教50对,成功干预化解潜在风险42起,为12名困境青少年解决助学、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实际困难,用扎实数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护苗答卷”。

在法治教育方面,关工委实施精准“滴灌”策略。针对职校生,重点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规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2.0策略;面向留守儿童,强化防性侵、防欺凌及个人信息保护教育;对流动儿童,则侧重生活安全常识及权益维护。在县职教中心宣讲时,工作人员结合“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学生案例,现场演示诈骗手法,让法治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沉浸式体验”,大大提升了学生识诈防骗能力。同时,深化与公检法司合作,配齐85名法治副校长和75名法治辅导员,开展“法治夏令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8场,让青少年在互动中增强法治意识。

靶向帮扶,点亮“迷途者”回归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苞,只是需要不同的培育方式。”这是滨海县公安局关工委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创新“一人一策”帮扶模式,针对不同问题青少年定制个性化方案,用爱心与耐心唤醒迷途少年。

新城派出所关爱工作站民警在一次深夜行动中,展现了跨城守护的担当。初二学生小戴因结识社会不良少年厌学辍学,与家人争吵后负气离家。接到求助后,民警连夜排查,锁定小戴在盐城的朋友家中。为避免刺激孩子,他们轮流蹲守三天三夜,最终以朋友般的关怀化解小戴心中隔阂,助其重返课堂。

同样暖心的是东坎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的老民警。面对“不好沟通”的少年小杨,他们三次上门,从科幻小说聊到自学困境,逐步引导他认识到校园生活的意义。最终,小杨主动提出返校,让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家人脸上。

蔡桥派出所关工站构建的“精准帮教、学业保障、长效跟踪”三位一体闭环模式成效显著。初中生小明受社会不良青年影响沾染恶习、厌学辍学,关工站评估后将其送往市第九实验学校进行封闭式矫正,3个月后小明不良习惯得到纠正。为帮助其回归普通校园,工作人员多次与教育部门及学校协调,最终成功为其办理转学。转学后,关工站持续跟踪,联合老师定制补课方案,今年中考,小明成功考入县城优质高中,家人特意送来“人民公安,护苗有功”的锦旗表达谢意。

同样在蔡桥,初中毕业生小刚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监管,参与结伙打架。关工站工作人员没有简单批评,而是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法律风险,同时与小刚父母反复沟通,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过半年跟踪帮教,小刚与不良朋友断绝往来,如今已在父母身边学习打理小生意,生活步入正轨。

心理护航,驱散“成长路”上的阴霾

滨海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关工站辖区内有12所学校,青少年群体超2万人。面对学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关工站创新建立“问题青少年分级回访机制”,根据涉警情节、心理状态将青少年分为“高危、关注、一般”三个等级,实施“1周、1月、3月”递进式跟踪。同时,聘请有15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薛红常驻“心灵驿站”,退休民警、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常务副站长耿立正化身“耿爷爷”,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6岁的小豪在父亲因经济犯罪入狱后,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泡网吧、不上课。关工站为他组建“成长专班”:心理咨询师每周三次陪他聊天,帮他打开心结;社区民警带他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用案例敲响警钟;班主任调整其座位,让同学主动与他交流。三个月后,小豪不仅断绝了与不良青年的联系,还在班会上坚定表示“想考个好大学,等爸爸出来时让他看见我变好了”。

曾是“优等生”的小强,因一次模考失利拒绝上学,甚至与母亲激烈争吵。关工站介入后,薛红老师敏锐发现其“不能输”的心理执念,工作站常务副站长耿立正则分享自己“考警校落榜又复读”的经历开导他。同时,关工站联动校方制定“弹性学习计划”,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半个月后,小强主动提出返校,最终以超过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公办一本大学。截至目前,城北派出所关工站已成功助力35名青少年重拾希望、回归校园与社会。

温情守护,筑牢“留守娃”的避风港

在农业大镇天场镇,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滨海县公安局天场派出所关工站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理念,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工作人员走遍全镇14个行政村,建立“一人一档”电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推行社区民警“一对N”结对帮扶,已结对20户,累计帮助32次“云端见面”,召开8场留守儿童家长会。

绿杨村9岁的阳阳7个月大时母亲离家,父亲常年在外,初见民警时眼神躲闪、沉默寡言。关工站站长高卫星频繁家访,女警担任“爱心妈妈”。当阳阳含泪说出“想看看妈妈的样子”,民警尹悦郑重承诺帮他寻找母亲,渐渐的,阳阳眼中重新有了光彩。荡东村14岁的小华患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失联、父亲打工艰难度日,关工站多方联系,帮助小华成功完成心脏手术,并协调学校减免学费。

在安全防护上,关工站高频开展防诈骗、反欺凌宣教,建立微信群推送安全知识,成功阻止3起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的电信诈骗,挽回损失2万余元;对乡村游戏室、台球厅等场所开展12次清查,处罚3起违法行为;成立专职巡逻队开展“亮灯行动”,累计护送20余人次深夜在外的孩子回家,成功引导5名受不良影响的边缘少年回归正轨。

银辉映初心,护苗担使命。从县城到乡村,从法治宣讲到心理疏导,从精准帮教到环境整治,滨海县公安局关工委汇聚“五老”银发力量,联动各方资源,用责任与爱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这张跨越城乡的“护苗网”,正守护着一个个年轻的梦想,让青春之花在法治阳光下、关爱雨露中绚丽绽放,为滨海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公安关工力量。(李亚 张仕军 颜俊杰)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