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留于绿茵 平安留给观众——滨海公安“苏超”平安守护纪实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09 16:08

严阵以待
卡点值守

10月8日的盐城奥体中心,晚风里裹挟秋的凉意,却吹不散数万人的热情。“苏超”淘汰赛1/4决赛收官之战的哨声划破夜空,盐城队与无锡队的绿茵较量点燃全场,数万球迷欢呼鼎沸的背后,有一抹坚毅的“藏蓝”,编织平安之网,筑起坚实屏障。这是滨海公安的“战场”,没有掌声与喝彩,却藏着最扎实的平安,让这场“咸甜交织”的城市对决,多了一抹让人安心的“警”色。

赛前 万全准备,织牢立体网格

“这次比赛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超前谋划安保计划,多次踏勘比赛场地,推演复盘,确保给球迷打造一个安全舒心的观赛环境。”滨海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杨玉明介绍。为保障比赛顺利进行,滨海公安提前进入“比赛时间”,在假期之前就成立安保工作小组,多次赴场馆实地踏勘、反复推演,结合内场环境及既往比赛情况,细化安保工作方案,持续优化修正安保点位,一张覆盖全场、全流程的安保“圈层导控作战图”跃然而出。

入场指引

“球员通道方向,各个观赛区路线图,包括卫生间位置,我们都记在心里,熟悉得就像家一样。”赛前,正在场馆外围指引球迷有序入场的滨海港派出所民警张松开玩笑地说,这是作为客籍民警的他第一次来到盐城奥体中心,但对赛场分布早已烂熟于心。赛事开始前48小时内,滨海公安围绕场地布局、应急处突、救援防护知识等精心组织476名参与执勤的民辅警开展了两次专场培训,确保每位民辅警能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协同配合流程,最大程度给球迷最佳观赛体验。

赛中 动态管控,守护每寸精彩

“我们这次安保按照‘分区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局领导负责片区、部门长牵头点位,通过定点执勤与机动巡逻互补,确保安全隐患零遗漏。”有多次大型活动安保经验的滨海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正红特战队队长金磊介绍道。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滨海公安的动态巡防体系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与战斗力,实现了从“静态值守”到“动态控制”的效能提升。

穿插巡逻

在观众席各关键通道、楼梯口设置的固定岗,如同安保网络的“锚点”,持续提供稳定的秩序控制。与此同时,8支机动巡防组不间断地在各区域穿插巡逻,成为网络中的“活性节点”。这种点线面联动巡防,实现全域动态掌控,确保安全要素实时掌握。

预案虽详细,但更考验执勤民警的现场判断与临场处置能力。当赛事进行到下半场,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少数观众情绪激动,此类行为虽未构成安全威胁,但存在升级风险。执勤民警并未简单制止了事,而是结合现场氛围,采取“微笑劝阻”方式,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也保护了观众的观赛热情。

赛后 暖心服务,擦亮平安底色

“警察同志,我和我女儿走散了!”“您好,这个看台怎么走?我上个卫生间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坚毅的守护之外,是温暖的陪伴,滨海公安在规范值守的同时,更将暖心服务融入执勤的每一个细节。

服务观众

滨海公安建立标准化服务响应机制,将派出所社区警务的民辅警部署在最接近球迷的看台区,让求助沟通更顺畅、处置更高效规范,并针对内场常见的寻人、寻物、医疗等求助类型,细化从接报、响应到反馈的标准化流程。

临近赛事结束,无锡球迷王女士(化名)和女儿走散,向民警求助。民警立即启动标准化处置程序,一方面安抚当事人并详细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讲系统通报走失女童的特征信息,协调内场监控室同步排查,仅用15分钟,小女孩便顺利找回。这种“一人接报、全网响应”的机制,确保了当晚30余起观众求助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处置。

同时,滨海公安改变被动等待求助的传统模式,将服务主动前移,推行全流程便民服务模式。执勤民警在巡逻过程中,主动提醒观众保管好随身物品,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搀扶帮助,为身体不适观众联系医疗支持等,这些主动作为的服务举措,将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前移为“第一道服务窗口”,实现了安全保障与便民服务的有机统一。

随着终场哨声吹响,滨海公安开始了他们的“加时赛”。执勤民警迅速就位,在体育场各通道、楼梯口等重要交通节点形成引导梯队,有序引导人流,严防逆行、滞留和拥挤,确保了3万余名观众安全有序离场。

这场“苏超”对决,留下的不止于胜负,还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警”色,滨海公安用最扎实的行动,把“平安”两个字写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里,也写进了这座城市的秋夜里。(马强 欧阳夏天)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