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通关迎万客,黄海泊轮汇千商。
盐城位于江苏省东部,同时拥有海港、空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针对盐城得天独厚的开放枢纽区位和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2024年11月,江苏边检总站与盐城市政府签订《共同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边检与地方合作的标杆典范。
作为江苏边检总站与盐城市政府战略合作的基础和纽带,盐城边检站坚持以初心起笔、以实干着墨,全面贯彻落实合作协议各项内容,全力保障支持盐城港“一港四区”全线对外开放和盐城机场国际航线加密新增,以更加和谐有序的口岸发展环境、更加优质高效的边检服务措施,为盐城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保驾护航。
便捷通关释放“nice盐城”圈粉力
“从家门口就能直飞大阪,而且通关快捷高效,太方便了!”9月10日,从盐城前往日本大阪的旅客肖先生在办理完出境边防检查手续后对家人说道。当天18时许,搭载151名旅客的春秋航空9C6529次航班从盐城南洋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日本大阪。盐城边检站靠前服务,优化查验流程,圆满完成航线复航后的首次边检勤务。
不只是航线复航,9月4日起盐城往返韩国首尔航班每周四也加密一班次,盐城正成为外籍旅客了解中国、了解江苏的重要窗口。当前,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正在火热进行,一场场精彩对决不仅吸引了国内球迷的热情参与,更成为众多国外旅客了解中国城市足球活力的舞台,不少韩国旅客专为观看盐城队比赛而来。
“我们在执勤现场组建了精通英语、韩语的青年服务队前置引导,现场大屏循环播放‘苏超’观赛指南,让旅客感受到比赛热血的同时,通关也‘丝滑’,以足球为纽带,让更多外国朋友认识盐城、爱上盐城。”该站执勤二队教导员龚梦一介绍。
随着中韩免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NICE盐城”入境游的持续推广,周末“打个飞的”来盐城看“苏超”、打高尔夫、看美景吃美食的韩国旅客越来越多。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盐城空港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韩国籍人员1.35万人次,同比增长61.7%。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提升旅客通关体验,今年6月,江苏边检总站在盐城空港口岸新增了快捷通道信息采集备案点,助力打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国际化口岸服务体系。“快捷通道信息采集备案具有‘一地备案、全国通行’优势。备案后,旅客无需填写外国人入境卡,实现‘秒级’通关。”该站执勤一队队长王鹏介绍。
盐城作为我国对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长三角韩资企业密集城市,被数千名常年在此工作生活的韩国友人当作“第二故乡”。为深度融入盐城高质量发展大局,盐城边检站量身制定《服务盐城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项措施》,主动跟进服务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积极深化边检通关便利化改革,优化多项利企便民举措,为韩资企业发展“大步快走”搭建了“便捷通道”。
同时,该站紧抓ChinaTravel持续发酵的红利,联合市委宣传部、文广旅局打造“边检+文旅”宣传品牌,开展“NICE盐城”入境游专题推介会和“晓燕说”高尔夫团队通关指引等主题活动7场次,助推全网形成“韩国人来盐打高尔夫”热潮,一度位列抖音、微博、小红书“盐城榜”热搜第一位,形成展示盐城边检站主动作为、服务发展的强大声势。
口岸提速涌动“碳路先锋”发展力
9月8日,利比里亚籍“猎户座”轮在国内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枢纽站——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完成接卸,至此盐城海港口岸LNG接卸总量突破780万吨。针对LNG船舶的特殊性和保供紧迫性,盐城边检站为该轮“一次性办结”入出境两次手续,助力新能源船舶“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盐城‘绿能港’作为长三角能源保供‘绿色引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共接卸LNG天然气近200万吨,创历史新高。”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副总经理杨培说,“盐城边检站在我公司靠前建立‘绿能港’警务室,为LNG进出口提供预报预检、货物接卸、船舶离港‘一站式’服务,让我们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首个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每年在LNG、纯电汽车、风电叶片等领域具有庞大的进出口量。为服务盐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该站精准保障中海油LNG码头正式开放验收、大丰港区扩大开放,推动中石油LPG码头对外开放,助力将盐城列为保税LNG国际加注业务试点区域。
“为提高重要能源物资通关速度,我们开通‘绿色通道’,量身定制‘一船一策’通关方案,压减近7成申报事项,平均缩减每艘船在港时间3个小时。”该站执勤四队队长杨星介绍。
战略协议签订以来,该站立足警地双边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三零举措”“速审直推”等12项政策落实落地,创新制定“专班保障、专人对接、专区办理”通关保障模式,并携手联检部门推进“联合登临”入境查验和“协同提速”出境通关服务,确保船舶靠离港、装卸货无缝衔接,有效压缩船舶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同时,开展“助企纾困大走访”活动,走访政府单位、涉检企业和服务对象等6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个,以个体发展“小窗口”服务整体发展“大棋局”。
“真心感谢你们!以前外轮出境入境一次,我们至少要在盐城和滨海之间来回跑两趟,光车程就近4小时。”盐城永隆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润说,“如果滞留,一小时至少产生2000美元损失,而现在通过手机上的‘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务服务平台’就能完成所有申报,省时、省钱又省心。”
“三新建设”催生移民管理新质战斗力
“指挥中心,机舱已打开,巡查航线已设定完毕,飞行总距离9公里,预计执行时间28分钟。”9月15日上午10时,随着该站执勤三队民警宋泽猛的汇报口令,一架“钢铁雄鹰”腾空而起,开启新一轮空中巡查任务。
盐城拥有582公里全省最长海岸线,沿海河道纵横、港汊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监管难度大。
盐城边检站围绕“人、船、港”三个关键变量,坚持向科技要警力,用数据强战力,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新锐装备、警务机制”融合创新发展,实战应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无人艇等高新装备,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管控格局,积极推动“沿海感知预警系统”建设,实现盐城海岸线雷达光电信号全覆盖。同时,该站还组建数据核查专班,创新推出“针对核查、关联核查、跟踪核查”研判战法,高效推动“搜索、布控、预警、查缉”一体化功能,不断催生移民管理新质战斗力。
“核验通过,请通行。”9月17日,码头作业工人老王在外籍船舶梯口“电子哨兵”前,顺利通过身份核验,整个过程仅8秒。“以往登上外轮作业,需携带上下外国船舶许可证,身份证接受审核、登记才能登轮,现在只需要刷脸就能上下船,极为方便。”老王兴奋地说。
盐城边检站最新部署的“电子哨兵”集合面部识别、人数统计、证件核验及一键报警等功能,大幅提高了登船(轮)人员的认证效率与准确率,有效实现对上下外籍船舶人员精准管控,是该站提高移民管理新质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这船有问题!”2025年2月15日凌晨1时许,该站执勤四队民警陈晨在通过锚地预警管控系统对船舶进行筛查时,发现两艘不明船舶异常搭靠,成功破获一起非法走私案,抓获涉案人员18名,查获走私煤炭近2000吨,案值160余万元。
今年以来,该站共协助查获各类涉边案件6起,推送线索转化成案80余起,全力挤压各类涉边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切实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口岸营商环境。
同时,该站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边检+出入境+N”协作机制,实体化运行全省首家“智汇境踪”数证鉴识中心,积极拓宽多方警务协作交流渠道,构建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共管共治的口岸“大管控”格局。(陶炳文 孟声宏)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