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庄严肃穆,这座曾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被誉为“苏北的延安”。如今,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年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纪念馆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身着藏蓝警服的民警们穿梭在人群中,指引路线、解答疑问、提醒安全,他们是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大洋派出所的民警,负责着新四军纪念馆及周边辖区的安保工作。“请往这边走,扫码预约后即可进馆。”民警高卫飞正在入口处引导游客。从事纪念馆警务工作五年来,他平均每天行走两万多步,相当于每年走完一次“长征路”。
新四军纪念馆是国内全面反映新四军抗战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占地120亩,有馆藏文物、史料等1.8万余件。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公安机关重点守护的红色地标。大洋派出所所长朱青海介绍,派出所专门成立了纪念馆警务队,实行“定时+错时”巡逻机制,日常保持2名警力在岗,节假日增至6人。
大洋派出所在馆内设置警务室,接入20余路高清监控,实现馆区全覆盖。民警每日开馆前对展厅、消防通道、安防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闭馆后再次清查,确保万无一失。2022年7月,一场暴雨来临前,巡逻民警发现纪念馆屋顶有破损风险,立即协助馆方转移珍贵文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置,近百件文物安然无恙。“民警同志是我们的‘守护神’。”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警方不仅保障了馆舍安全,更为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
近三年来,纪念馆警务队共处理游客求助200余次,找回失物40余件,调解纠纷20余起,馆区保持重大案件、事故“零发生”。“我的父亲是新四军老战士,他曾在这里战斗过。”今年4月,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人手持模糊的老照片和几个地名,想要寻找父亲的足迹。民警吴玉祥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史料、联系专家,最终帮助老人确定了父亲当年的战斗地点。老人热泪盈眶:“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根!”大洋派出所与馆方合作建立“红色记忆”寻亲服务机制,已帮助10多位革命后代找到了先辈的足迹。
服务发展是公安机关的另一项重要使命。大洋派出所围绕纪念馆规划“红色安保圈”,优化交通组织、整治周边环境,为纪念馆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24年“五一”假期,纪念馆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洋派出所提前制定预案,科学引导分流,确保秩序井然。“没想到这么多人,但井然有序,体验很好。”来自南京的刘先生赞叹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年“七一”“八一”前后,新党员民警都会在纪念馆浮雕前庄严宣誓。红色基因已融入当地警队的血脉。利用地处红色教育基地的优势,大洋派出所打造“铁军精神”警队品牌,组织民警学习新四军历史、聆听抗战故事,将新四军革命精神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动力。“先辈们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守护好这里义不容辞。”从部队转业的民警姚广军说。2024年,大洋派出所荣立“集体二等功”。
夜幕降临,纪念馆灯火渐熄。民警完成最后一轮巡查,与馆方值班人员交接工作。警车缓缓驶离,红蓝警灯与纪念馆的霓虹灯交相辉映,诉说着红色基因的传承。所长朱青海表示,大洋派出所将继续做好安保工作,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从抗战烽火中走出来的新四军,其精神正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公安机关的守护,让这座红色地标更加安全、更有温度,成为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阵地。(张凯峰)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