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市面上伪装成‘上头电子烟’的新型毒品有多隐蔽、多危险吗?”9月8日下午,在盐城市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梯教室里,盐城市公安局大丰分局禁毒中队刘警官手持一个看似普通电子烟的道具,向台下数百名毕业班学生抛出了这个问题,一场意义非凡的禁毒教育进校园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多元形式,开启禁毒知识大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一进校园,醒目的禁毒横幅便映入眼帘,同学们纷纷在横幅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个个签名,不仅是承诺,更是他们拒绝毒品的坚定决心。禁毒知识展示区和毒品样品展览区前,围满了好奇又认真的学生。仿真毒品模型逼真地呈现出各类毒品的形态,从传统的海洛因、冰毒,到新型的摇头丸、“邮票”毒品等,让大家直观地认识到毒品的多样性和隐蔽性。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毒品,今天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这些样品,才知道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真的要提高警惕。”一位毕业班的学生感慨道。
刘警官站在讲台上,结合精心制作的PPT,开始了生动且深入的禁毒宣讲。他紧密围绕青少年关于毒品知识“四知道”展开:知道什么是毒品,详细介绍了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常见伪装形式;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通过动画演示和真实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毒品对大脑神经的破坏以及成瘾后难以摆脱的痛苦;知道毒品的危害,从身体损害、家庭破裂到社会犯罪,全方位剖析了毒品带来的严重后果;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强调了法律的红线不可触碰。
聚焦新型,揭露毒品伪装陷阱
在宣讲过程中,刘警官特别针对“电子烟”等新型毒品进行了专项科普。“现在有些不法分子将毒品伪装成电子烟,这种‘上头电子烟’外观与普通电子烟几乎一模一样,但里面却添加了合成大麻素等有害物质,吸食后会产生幻觉、兴奋等症状,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刘警官一边说着,一边展示着手中的道具电子烟,“大家看,这个和普通的电子烟是不是很像?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没有辨别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毒品的陷阱。”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刘警官还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因为好奇尝试了朋友递来的“上头电子烟”,结果很快成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最终被警方依法处理,美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听了这个案例,我真的太震惊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电子烟竟然会隐藏这么大的危险,以后我一定会坚决远离。”一位女同学说道。
互动交流,筑牢青春禁毒防线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警察叔叔,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疑似毒品的东西,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小心误食了毒品,该怎么办?”面对同学们的疑问,刘警官耐心地一一解答,并提醒大家要保持警惕,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饮料,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报告。
“这次禁毒教育活动太及时、太有必要了。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的诱惑更多,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提前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校的一位老师表示。
此次禁毒教育进校园活动,是大丰分局禁毒中队特色工作的一次生动展现。他们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形式、针对性的内容讲解和互动式的交流沟通,有效提升了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对毒品的了解和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了学生们的自我防范意识。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学生们心中种下禁毒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觉抵制毒品,远离毒品的侵害。”大丰分局禁毒中队负责人表示。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的禁毒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营造“无毒校园”“无毒社会”的良好氛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禁毒战争中,大丰分局禁毒中队也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行动,守护着青春的净土,让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在无毒的环境中绽放光彩。(施海星 吕路)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