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有什么事啊?”推开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五星派出所的大门,窗明几净的大厅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接警员大哥笑着起身。表明来意后,他指了指等候区的座椅说:“您先坐,得稍等一会儿,卢所长正忙着呢,脚不沾地儿……”
坐在干净整洁的椅凳上,我环顾四周,“五心”调解文化墙、温馨的宣传片,让人如沐春风,心中局促瞬间散了大半。没多久,楼梯口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正是五星派出所副所长卢俊良。
“有警情!跟我走,路上说。”卢俊良示意我跟上。
路上,卢俊良一边查看报警信息,一边说:“是小区物业纠纷,因为房屋漏水的问题,业主和物业人员动了手。”我暗自思忖,这种纠纷最棘手,双方往往各执一词,没一两个小时结束不了。
到达现场,双方剑拔弩张。调解中,双方都要求对方先道歉。卢俊良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有穿透力:“都是男子汉,大家握个手,一起上楼解决漏水的事。”随后,从包里取出印泥,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同意书,直截了当。
随后,卢俊良跟着物业人员、业主王先生挨家查看墙体漏水发霉的情况,给楼上业主打电话,耐心沟通,对方答应尽快整改。得知楼上装修改动了墙体结构,他还特意给几位业主普及维权途径:“要是对方不整改,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
“卢所,我以为打架推搡这事要调解很久,没想到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什么诀窍?”回程路上,我忍不住问。卢俊良笑了笑:“工作没啥窍门,就是得把群众的话听进心里去,实实在在地去调解。事情不光要办完,还得办到大家心坎上,让大伙儿都满意才行!”
其实我对卢俊良并不陌生,此前多次赴万户新村采访,社区居民总提起他:“小区警务室的卢警官把咱们的事当成自家事,谁家有矛盾,他一去准能解决。”但百闻不如一见,真正跟着他出警,才明白“把事当事”背后,是替群众多想一点,自己多做一步的智慧与担当。
随后处理两位老人的争吵,更让我印象深刻。70多岁的张奶奶和80多岁的李奶奶,因一人被另一人的“老年朋友圈”孤立,吵得不可开交。我心想这哪有个对错。卢俊良没直接劝老人,而是先联系李奶奶的儿子。“张奶奶家姑娘孝顺,但太顺着老人的性子,劝不动;李奶奶的儿子明事理,能说进老人心里。”他跟我解释,“找对人,才能事半功倍。”
果然,电话沟通后,老人态度明显软化。卢俊良再上前拉家常,没多久,两位老人就笑着握手言和,张奶奶还要送来自己做的酱菜。
卢俊良“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功底,不禁让人赞叹,我想这也正是他一次次精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傍晚时分,卢俊良又处理了一起纠纷。广场上纳凉的大爷和遛狗的女士发生争执,大爷嫌狗吵,女士怨大爷抽烟呛人,还坚持让卢俊良罚大爷的款。我正想着这似乎不在公安职责范围内,卢俊良已然介入调解。
“抽烟罚款这事,外地是有试行,但目前盐城还没实行呢。”卢俊良先跟女士解释清楚,然后指了指广场中间的位置,“你看,那边人少,狗待着舒服,也闻不到香烟味,咱们挪过去怎么样?”事后,卢俊良说:“路上我就查了相关条例,双方都没有违法,但总要给群众一个说法。”
“卢所,您怎么总想得这么周到啊?”我忍不住好奇。卢俊良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以前我在万户新村当社区民警,127幢楼住着1.3万人,不多想一步、不多做一点,根本管不过来。”这个习惯,从社区民警到副所长,他一直没改。
华灯初上,我们刚回到所里,又接到育才路一家烧烤店老板来电:“卢所,有一桌人喝多了,我刚刚说了没酒了,他们又去别地买了来喝……”卢俊良二话不说,重新穿戴好“九小件”。
“卢所,有人闹事?”
“不是,一桌客人喝多了,怕出事。”见我疑惑,接着解释:“现在夜经济火热,我们派出所创建了‘三员机制’,发动辖区烧烤摊主、商户等力量,做我们的劝导员、调解员、信息员,一有情况就跟我们说,多跑一趟,就能少点风险。”
深夜的派出所渐渐安静下来,但卢俊良的工作还未结束,整理完当天的警情,他又接着做社区工作总结。
回望这一天,这位总是“凡事多想一步”的副所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辖区的万家灯火。卢俊良以“多想一点,多做一步”的用心,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赵珊珊)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