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用爱导航。近年来,滨海县公安局蔡桥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始终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挽救迷途青少年作为重要职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探索构建“精准帮教、学业保障、长效跟踪”三位一体闭环工作模式,辖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作案数大幅下降,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坚实力量。
精准施策,因人制宜破难题
该站深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对每一位辍学或行为失范少年均建立详尽个性化档案,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帮扶方案。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家庭、社区、学校,找准问题根源,实施针对性干预。
蔡桥居委会初中生小明受社会不良青年影响,沾染恶习,厌学辍学,父母束手无策。工作站评估其处于高风险环境后,送其进行矫正教育,有效切断不良因素接触。其间,工作人员与校方密切配合,持续关注其适应情况与思想动态。经3个月严格管理和悉心引导,小明不良习惯初步纠正,学习态度明显好转。
考虑到小明回归普通校园的需求,工作站主动与教育部门及多所学校反复协调,最终成功将其转至辖区另一所中学。转学后,工作人员坚持定期家访校访,关心生活起居,倾听交流困惑,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悉心的温暖鼓励,帮助其驱散自卑阴霾,重建未来信心,并同步跟进学业保障,与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建立紧密联系,说明小明的特殊情况及学业基础薄弱现状,共同定制个性化补课方案。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明查漏补缺,工作站也提供辅导,全力弥合辍学造成的学业差距。今年中考,小明成功考入县城优质高中。7月5日,一家人将“人民公安,护苗有功”锦旗送到工作站表达谢意。
家校协同,激活育人新动能
蔡桥工作站注重激活家庭教育主阵地,对因父母监护缺位或教育方式不当而误入歧途的少年,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凝聚帮教合力。
洼东村初中毕业生小刚性格冲动,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监管和沟通,逐渐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过密,参与结伙打架事件(因未达法定处罚年龄未被处罚),引起工作站高度关注。工作人员没有简单批评,而是多次与小刚推心置腹长谈,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打架斗殴的严重后果和法律风险,引导其深刻反思,明辨是非,唤醒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迅速与小刚远在外地的父母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视频详细介绍其近况、行为偏差及深层原因,强调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指导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履行监护职责,并建议调整工作安排或加强日常联系。
经过半年持续跟踪帮教及父母积极配合,小刚深刻认识到了错误,与不良社会人员彻底断绝往来,行为明显收敛,心态逐渐成熟。目前,小刚已安心在父母身边学习打理小生意,生活步入正轨,家庭关系显著改善。
长效跟踪,防止帮教“倒春寒”
蔡桥工作站深知帮教工作非一日之功,建立系统化长效跟踪回访机制,才能确保转化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工作人员通过定期电话沟通、实地走访、与家庭保持联系、与所在学校或就业单位信息互通等方式,持续关注帮扶对象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学业进展或工作状态及生活交友状况。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即介入,及时进行引导和支持,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行为反复。
当尖村少年小伟的经历便是生动体现。小伟因父母离异,自小缺失家庭温暖,初中未毕业便辍学踏入社会,被不良少年拉拢,沾染上小偷小摸恶习。其在外打工的母亲心急如焚却无力监管,百般无奈中向关爱工作站求助。
工作站第一时间介入,在对小伟进行精准帮教和心理疏导的同时,鉴于其行为已成习惯且缺乏稳定生活环境,果断送其进行矫正教育。其间,工作人员与校方高频次沟通,既关注纪律表现,更关心思想转变和技能学习。
老师的专业教导和工作站的持续关爱,让小伟很快认识错误并渴望改变,仅2个多月便取得显著进步。考虑到小伟即将成年面临独立生存问题,工作站前瞻性启动就业帮扶,发动资源多方联系,最终为其找到稳定工作,如今的小伟已彻底告别过去,踏实工作,自食其力。(颜俊杰 范汉娟)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