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满盐城的大街小巷,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抹抹“荧光绿”格外醒目。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青年交警们正在用他们的智慧、汗水和创新,掀起一股“青春风暴”,为城市交通管理注入青春活力,他们不仅是交通管理的生力军,更成为服务市民的“暖心人”。
城市动脉的“青春指挥官” 用匠心赋能传统交管
4月2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亭湖大队东亭湖中队中队长纪飞已经来到中队,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查看实时交通流量数据。“今天早高峰预计会比平时提前20分钟,需要增派3个执勤点。”纪飞一边分析数据,一边调整勤务部署。
该中队在这位“90后”中队长带领下,敢于突破传统,创新推出了“网格勤务”管理模式,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实践中,中队墙上的10余面锦旗讲述着一件件帮扶救助市民的感人事迹。
作为一名交警,事故处理是必备技能。在各种交通事故案件侦破中,纪飞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心细如尘观察鉴别,抽丝剥茧抓住关键,以不破案子不收兵的韧劲,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全力以赴、细致全面。
3月23日晚上10时许,一辆无牌照的四轮电动车撞倒一名同向行驶骑电动车的行人后逃逸。接警后,纪飞立即带队前往事故地点查勘,在受害人车辆左侧发现一个拇指大小的刮擦痕迹,遂迅速锁定肇事车辆。
随后,纪飞和同事们立即对肇事车辆消失地段的附近村组进行排查,最终在一户村民家中发现肇事车辆行驶踪迹,查找到肇事车辆,刮擦痕迹与被撞电动车上的痕迹完全吻合,6个小时以车找人抓获肇事司机。据了解,今年以来,东亭湖中队已累计处理事故2386起,市民满意度达98.7%。
美丽乡村的“平安守望者” 用脚步丈量每寸道路
“李大爷,您这拖拉机反光贴该换了!”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亭湖大队黄尖中队民警安效强一边检查车辆,一边跟老乡唠着家常。安效强皮肤黝黑,透露着一股军人特有的干练,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亲切的笑容,村民都把他当作自家人。
针对农村地区道路分散、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安效强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走访入户,建立“一村一档”交通安全档案,足迹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每一份档案都详细记录了村里的道路状况、车辆信息、驾驶员情况等,为精准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创新“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模式,更是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安效强利用农村大喇叭定时播放交通安全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村民普及交通法规。同时,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及时发布交通安全提示、路况信息等。一位村民说:“以前对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得不多,现在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开车也更小心了。”通过这种宣传模式,全镇村民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率达98%。
通过安效强与同事们的努力,黄尖镇交通事故死亡率连续三年下降,去年同比下降16.6%。这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
牌证服务的“微笑天使” 用温度传递城市文明
“您好,您的车牌已经办理好了,请拿好。”在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牌证服务大厅,该所牌证中队民警张维维微笑着将车牌递给一位车主。这支由多名青年民辅警组成的“青年娘子军”,是一支扎根窗口服务一线的队伍,先后获评“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巾帼文明岗”。她们始终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创新高效的工作方式,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牌证中队不断升级自助办理设备,增加了更多业务办理选项,如自助拍照、车辆信息查询等。市民只需按照设备提示操作,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另外,她们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牌证中队提供上门服务或优先办理服务,一位患病的女士在享受了上门办理车辆过户服务后,感动地说:“交警同志太贴心了,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牌证中队指导员徐馨介绍:“我们正在试点‘手机预约办,视频远程办’新模式,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服务,实现牌证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她们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中队累计服务市民9万余人次,市民满意度持续保持99.5%以上。(韦业)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