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公安 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2025-05-07 17:36 我言新闻

青春是什么?青春何为?

4月29日,在五四青年节前,盐城公安召开青年民警座谈会,来自全市公安机关的10名青年民警代表分享了成长感悟。他们中,有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经受历练、成长成才的年轻干部,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岗位能手,有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全国全省比武竞赛中斩金夺银的专业人才,也有一身警服、两代传承、续写警察荣光的英模子女……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们都孜孜以求,为公安工作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以青春热血铸就忠诚警魂

青春有了忠诚底色,才能“锚定”使命担当。

大战大考中,盐城公安青年民警始终冲锋在前,将忠诚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在艰难任务中遇险不惊、遇难不退,展现出非凡的担当精神和青春力量。

为了“平安”这个沉甸甸的承诺,他们把战斗堡垒建在最前沿,风雨无阻冲在维护平安的第一线——

在排爆现场,已与炸药打交道12年的盐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四中队副指导员高明,在一次7800余平方米战场遗址排爆中,成功清理转移1330余枚炮弹,数次遭遇手雷保险杆弹起的生死瞬间,却始终用身体挡住危险,从未退缩半步。

在追逃战场,滨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彭玲筠巾帼不让须眉,5年间参与抓捕856名网上在逃人员。面对潜逃20多年的嫌疑人,她在数万张监控截图中抽丝剥茧,通过细微特征,锁定“漂白”身份的网上在逃人员。

忠诚的血脉,赓续传承!烈士李立佳之子、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创业园派出所教导员李明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毫不犹豫跳河救下溺水孩童、义无反顾冲到护栏外将酗酒男子拉回桥上、顶着腰伤万里追击,将诈骗分子押解回国……市民直呼:“英雄的后代也是英雄!”

这样的青年,这样的榜样,在今天的盐城公安随处可见,他们将对党忠诚作为干事创业不变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

以青春汗水践行为民初心

走近这些青年民警,他们的故事平凡又精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沉甸甸的“人民”二字,始终被他们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五星派出所万户新村社区民警卢俊良初到社区时,走访得知辖区65岁以上老人近3000人,卢俊良发起“全家福计划”。每走访一户独居老人,就和他们拍张合影,一张背面写上他的电话放在老人家,另一张写上老人信息存进警务室。在他的努力下,独居老人得到了更多关心与关注。“平安健康才能长寿,心情舒畅才能长寿,让这个‘老社区’变为‘长寿社区’是我的愿望。”卢俊良朴实的话语道出为民初心。

民警之爱民,则为之虑周全。像卢俊良这样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市民、用心服务的青年民警,在警营中还有许多。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服务中心教导员仇盛昊奔走大市区20家接处警职能中队,从人员勤务优化、屯兵点布建、处警车辆调配等多方面量身定制了23套改进方案,大市区交通事故警情平均到场时间提速30%,切实让市民感受到了交通管理的“速度”与“温度”。

他们把青春的汗水洒在了平安的征程上,市民的一声声感谢、一面面锦旗,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以青春智慧练就过硬本领

新征程上,公安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盐城公安青年民警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创造了一个个金点子、好办法,为公安工作注入无限活力。

25岁的“部级专家”是如何炼成的?射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指导员郭晨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时,亲眼看见市民因网络诈骗、信息泄露陷入困境,深感传统侦查手段已难以应对新型犯罪。他白天处理案件,晚上自学编程、数据库和网络攻防技术,在公安部举办的比武竞赛中过关斩将,获“电子数据取证分析部级专家”称号。随后,他在一起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的电信诈骗案中,面对数百G乱码录音文件,通过编写脚本程序实现证据自动固定,将几周的工作量压缩至几小时完成。那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青年民警的创新能力,是应对新型犯罪的“硬核武器”。

科技赋能警队,知识驱动创新。在两个农村派出所工作近10年的大丰区公安局三龙派出所副所长金伟杰对警务变革深有感触:“刚工作时,面对未知的警情现场,既摸不准当事人状态,也理不清处置流程,遇到复杂情况更是手足无措。随着‘盐警数智’、‘警跃·盐智’计划的实施,青年民警对科技强警不断探索实践,‘大数据’支撑下,一线民警不再是单打独斗,背后是一支强大的团队,通过跨区域、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让警务工作更高效。”

这,就是新时代盐城公安的青春叙事。盐城公安青年民警,正青春,向未来!(赵珊珊)

 

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民警许文俊

守护正义的“幕后英雄”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23年,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青年民警许文俊代表盐城市参加全省业务技能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他沉着冷静,经过角逐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从事公安科信工作,许文俊并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提起2021年10月,从基层派出所转战至大数据管理大队,走上新岗位,同事秦杰记忆犹新,面对压力,不服输的他没有退缩,从“零”开始逆行而上,工作之余不忘钻研,一步步罗列学习清单,“厚着脸皮”请教、反复观看视频、网上查询资料。

“人生就是要不断学习,要敢于尝试,我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凭借着骨子里的闯劲、韧性和责任心,他迅速掌握了网络、数据、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逐渐成长为亭湖公安科信战线的“行家里手”。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许文俊深知不能固步自封:“我不是学霸,只是一路都保持学习,保持进步。”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许文俊是典型的“技术谜”,从警7年来,他发挥所学计算机专业特长,潜心钻研侦查实战信息化应用,自学软件编程,参与搭建“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整合刑侦、网安等多警种资源,参与研发一系列实战平台,提炼出多项省级优秀技战法等措施,切实提高了破案效率,成为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幕后英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作中,许文俊致力于带动身边同事,共同向着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不断成长,努力提升团队的新质战斗力。4月29日,在分局召开的青年民警主题分享会上,他结合刑侦、大数据等岗位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创新,将方法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一线民警。

“一切为了破案,我就是一名剑客!”在打击犯罪的战场上,许文俊总是冲在最前线。他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有一次,一起重大的电信诈骗案让警方陷入了困境。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和错综复杂的案情,许文俊没有退缩。他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多个昼夜,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在随后的抓捕行动中,他们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为案件的侦破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基层派出所民警成长为科信业务骨干,他始终以守护平安为己任,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前。青春的光彩源于不断地磨砺,许文俊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在科技强警的浪潮中,许文俊正以敢闯敢拼的锐气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继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民警的无悔青春。(潘霖 仇才波)

 

守好一方平安

青年民警王子建的“三重身份”

在盐城市区最繁华的金融城商圈,霓虹灯与烟火气交织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一抹步履坚定的藏蓝身影。他是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新都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指导员王子建——一位扎根基层的85后青年民警。他用14载春秋将“枫桥经验”镌刻进城市肌理,在守护的一方天地里获得“小王”“铁拐王”“王队长”三重身份,用坚守描绘出5万余名辖区居民心中“最安心的青春色彩”。

2021年,32岁的王子建主动请缨至新都派出所,做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深知:“社区警务是离居民最近的一线,更是青年人践行初心最好的战场。”到岗后的王子建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天天泡在社区。在紫薇花园小区,王子建刚进小区大门,遛弯的大爷大妈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小王啊,又来上门入户啊”“子建来了,又是哪家吵架啦”,王子建都能一一叫出老人名字,并笑着回应。

“社区工作没有捷径,青年民警就要有股‘初生牛犊’的冲劲!”王子建坚持每天在社区走访巡逻,用年轻人特有的亲和力走进居民心里。他有一本“民情日记”,详细记载着他管辖的聚龙湖社区人口、住户、单位、重点人员等情况,被他戏称为“社区法宝”。而“有困难,找小王”不仅仅是紫薇花园小区居民的口头禅,也成为聚龙湖社区居民和干部的共识。

2021年8月中旬,一场意外导致王子建右腿跟腱断裂。医生要求他卧床休养3个月,但他仅静养30天便拄着拐杖重返岗位。“在家闲不住,社区的事等不起!”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在他的坚持下,他扎根金融城警务室,每日拄拐上下班,同事们亲切地称他“铁拐王”。从反诈宣传到禁燃禁放,从文明养犬到消防安全,近年来,王子建共牵头开展各类安全宣讲27场,覆盖居民2800余人次,成功拦截电信诈骗资金108万元,用青春智慧筑起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在58家企业负责人眼中,王子建是护航企业安全发展的“贴心人”。他依托“1+3+N”群防群治模式,整合辅警、义警、网格员组建金融风险排查队,聚焦金融城中小金融企业治安风险点,强化巡逻防护,及时识疑查危,实现“一企一档”精准管理。在他主导的“扫楼”行动中,依托“段段清”检查机制,累计排查金融企业风险隐患80余处,化解涉企纠纷30件,收集优化建议40条,推动监管部门联动处置事项20余个,金融城连续3年保持重大经济犯罪“零发案”。

“王队长把办公室搬进了企业心坎里!”某金融企业负责人王总感慨。这位青年民警还牵头成立“青年商户自治联盟”,联动所里的青年民警一起,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普法宣传,让平安建设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周洲 徐明鑫)

 

盐城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民警朱津苇

不简单的“00后”民警

他是“00后”警察,思维敏捷、善于研究,总结提炼出“1124抓捕法”,工作仅一年便抓获逃犯百余名;他是有勇有谋的青年民警,不惧危险飞扑救人,智捕“外卖大盗”;他是派出所社区民警,化解矛盾纠纷、寻找走失人员、开展反诈宣防……他就是盐城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新城派出所民警朱津苇。

朱津苇出生在一个“英模家庭”,父亲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凭借“金睛火眼”查获假车牌、抓捕逃犯,在警界“小有名气”。受父亲影响,小时候的朱津苇便对警营充满向往,立志从警,暗暗发誓以后也要穿上警服,接着父亲的使命干下去。

2023年7月朱津苇正式入警,成为了一名派出所民警,在一次协助甘肃康乐县侦办电诈案时,他通过技术研判,掌握了嫌疑人大概区域,但始终无法明确其具体藏匿地点,后来通过反复查看监控、走访周边居民,以“传统+科技”的方式最终锁定具体位置,成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8万余元赃款,康乐县公安局发来信件表示感谢。

“喜欢学习钻研,善于总结提炼。”这是同事们给朱津苇的一致评价。每一次行动后,他都会对行动进行复盘,总结行动的得与失,分析出现的问题,积累成自己宝贵的经验。他总结提炼出的“1124抓捕法”,让他从警一年便抓获逃犯112名,覆盖18省103市,协助近百家兄弟单位破案,用实际行动延续父辈使命,诠释“00后”民警的责任担当。

群众事无小事!派出所接到的每一起警情,都是辖区居民的所急所需。2024年12月18日晚,派出所接到紧急报警,称一女子想要跳楼轻生。朱津苇赶到现场时,女子正坐在窗边露台上,恰逢当晚风大,情况非常危急。朱津苇和同事默契配合,在同事劝说之际,朱津苇从隔壁房间窗户翻出,找准时机飞扑上去将女子牢牢抓住,成功将女子营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想把人救下来。”事后被问及如何在一刹那作出英勇举动时,朱津苇自豪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许,勇敢正是这位青年民警最好的“标签”。

今年3月26日,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外卖大盗”栽了!原来,3月份盐城师范学院新长校区围墙处放置的外卖频繁被盗,因周边监控不足,取证异常艰难。朱津苇连续四天走访周边小区,逐帧查看近百段监控,在数十万帧画面中捕捉到关键线索。即便嫌疑人包裹严实难以辨认,他仍反复比对线索,最终确定身份、实施抓捕,让这个“外卖大盗”受到法律制裁。事后,不少学生在网上留言点赞。

“你只有把居民当家人,居民才会把你当自己人。”作为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朱津苇深知社区警务工作的落脚点是辖区居民。大到户籍办理、反诈宣防,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对于居民的需求和困难,他都热心帮助,想方设法解决,和辖区居民关系也熟络、亲热起来,成为居民口中的“小朱警官”。

某天下午,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发现一位老爷爷在大路上走着,好像是迷路了。朱津苇找到正坐在路牙上的老爷爷,“爷爷,您一个人吗?家住在哪里?”老人70多岁,口齿不是很清楚,从只言片语中得知其住在附近某个小区。天色渐晚,寒意袭人,朱津苇牵着老人的手,一边跟随老人的模糊印象慢慢摸索,一边在附近小区到处打听,最终确定了老人的住址,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提高反诈宣防的精准性,朱津苇潜心研究对策,创新宣防的方式方法,推出“反诈脱口秀”“反诈小剧场”,覆盖小区、院校、企业,以沉浸式互动提升防骗意识,组织反诈宣传活动32场,惠及居民超5000人次,用心守牢辖区居民的“钱袋子”。(唐学泉)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王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