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记录者”书写平安盐城故事
2024-11-08 15:55 张腾飞 赵珊珊

抓捕押解,他们扛着摄像机跋山涉水拍摄珍贵影像;政策出台,他们举着话筒走向群众倾听民意;灾害面前,他们拿着纸笔记录逆行而上的感人场面……他们是盐城公安新闻宣传战线的“平安记录者”,他们不断淬炼专业本领,坚守在侦查抓捕第一线,逆行在抢险救灾最前沿,用笔触和镜头为警营历史注脚。

追光 冲锋姿态记录英勇时刻

追光,什么是光?从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独腿”民警孙益海行走乡间2万余公里磨坏的七根拐杖,到盐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徐旭鸣深入虎穴、扫黑除恶留下的满身伤疤,警徽闪耀的地方,光,无处不在,追光者也始终常在。

(随警作战参加抓捕行动 盐城公安供图)

“阜宁县施工现场挖出废弃手榴弹,公安排爆专家正赶赴现场。得知这一消息,我们也立刻赶往现场。”盐城市公安局政治部新闻宣传处民警王健亲历过一次排爆工作,至今难忘——

现场已拉起警戒线,6个篮球场大的弹药遗址,除了三名公安排爆人员,空无一人,点位、深度、数量、弹种都无法确定,盐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高明穿着排爆服做风险评估。为记录下排爆民警与“死神”过招的惊险画面,王健当即申请靠前记录,在穿戴好防护装备后,来到距离爆炸物较近的安全位置,将排爆全过程完整记录下来。

“现场危险的环境也让我发怵,但是我的笔再不停地记录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画面。”王健回忆,攥着笔的手心满是汗。

(现场采访排爆民警 盐城公安供图)

排爆现场每一分钟都很漫长,抓捕的瞬间却转瞬即逝。9月4日,时任阜宁县公安局政治处宣传科辅警的欧阳夏天随警作战参加抓捕行动,凌晨四点到达深圳,一落地就与同事们蹲点排查,研判至中午,下午一点半抓捕收网,为能留住抓捕核心区域,她主动提出与民警假扮情侣靠近犯罪嫌疑人,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为了那一瞬间的抓捕,欧阳夏天24小时内仅席地而坐吃过一口盒饭。

类似惊心动魄的经历,新闻战线的民辅警都经历过。不管是深山密林、悬崖峭壁,还是危急救援、抓捕追逃,他们始终冲锋在前,用笔、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画面,让盐城公安的生动故事被广大群众所熟知。

沐光 滚滚暖流激荡警营内外

警营记者的每一次报道都是在感动中开始,冰冷的键盘与镜头,内化成温暖的力量,涤荡在警营内外。

那年冬天,一声啼哭打破产房外的紧张和安静,这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8年的盐城市公安局政治处新闻宣传处民警夏禹最紧张的一次拍摄,透过摄像机显示器,小婴儿礼礼静静躺在她父亲的藏蓝警服上,镜头里还有和他父亲一起出生入死的同事,他们为礼礼庆生,又心疼小礼礼在娘胎还不足一个月时,其父亲戴鹏就猝不及防地倒在了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路上……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人民警察用奉献和牺牲守护平安的背后的故事,感动警营内外,不少群众感慨:要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暴雨中深入一线采访 盐城公安供图)

只有大家安,才有小家甜。有些平安,要用枯燥寂寞去坚守;有些平安,甚至要用生命去捍卫。而警察背后的家庭,也在默默地承受着、奉献着。

今年中秋节,响水县滨江路步行街十分热闹,巡特警迈着整齐地步伐开展武装巡逻,给群众带来满满安全感。正在随警作战的响水县公安局政治处宣教科辅警王子豪,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挤过人群,跑到正在巡逻的队伍面前。

“真的是爸爸!”小女孩惊喜着、尖叫着抱上去,搂着爸爸的脖子,民警嘱咐父母两句后便放下女儿继续巡逻,王子豪被民警宠溺又不舍的情绪触动,当晚便将所见所闻所感撰写成宣传报道发布,群众自发转发报道并点赞:人民警察,一心为民。

(烈日下记录民警坚守画面 盐城公安供图)

在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政治处民警潘霖、辅警顾琨的话筒下,外市的姜奶奶一再对盐城公安点赞,表达感谢。姜奶奶遭遇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盐城公安通过研判分析,帮姜奶奶追回被骗50万元。老人将养老汇款单紧紧攥在手心,感谢民警,顾琨用相机全程记录,群众既看到了盐城公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和决心,也感受到了公安民警的温暖和体贴。

聚光 精彩故事昂扬向上力量

《东城警事》《“盐”续青春》《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盐城公安系列原创作品荣获全省公安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公安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多个奖项,精彩故事不断昂扬向上力量。

好故事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公安新闻宣传战线的民辅警一直不断探索创新如何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随警作战记录“夏季行动”一线故事 盐城公安供图)

今年3月,东台市公安局政治处民警李小志采访东台市公安局五烈派出所民警仲继春,稿件完成迟迟未发表,总感觉差点什么。直到第三次采访,参观满是锦旗的荣誉室,思路豁然开朗——“盐城好人”好在哪里?应该听听群众怎么说。李小志背着相机、拿着笔记本跟着仲继春走访辖区群众30余户,为“仲继春助力乡村振兴,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的文字注入了鲜活事例,稿件发布后更多村民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实现了互惠互利。

“冒热气”是新闻的核心魅力所在。作为盐城交通安全宣传品牌,《“丹”说无妨》栏目开播4年有着居高不下的人气,从街头到镜头,栏目主持人、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辅警吉丹丹用热情活泼的语言提醒市民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录制系列视频190余集,累计获得播放量4.9亿次。

(主题宣传活动中采访外卖员 盐城公安供图)

“高流量”并非偶然,吉丹丹有一本近一万字、被翻皱了的手抄本,用来记录灵感、台词、跟交通有关的俗语、潮话、笑话,只为了让自己的宣传更生动、更为群众接受。目前,吉丹丹的宣传脚步已走过50余个村镇,行程3000多公里,以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的故事,增强宣讲感召力。盐城农村地区百姓戴盔率大幅上升,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

“我们既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要不断用我们的镜头和纸笔记录盐城公安打击犯罪的丰硕战果和忠诚为民的感人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盐城公安形象。”年过七旬的盐城公安宣传战线退休民警张友余感慨道。

责任编辑:汪雪霞  池萍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