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税收收入连续十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
我言新闻 2025-08-14 21:02

近日,江苏财政半年数据出炉。尽管大环境充满挑战,但从这份“苏大强”的财政账本中仍能看出不少亮点。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后,政府如何统筹收支,怎样分好“蛋糕”?我们一起来看。

税收收入连续十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36.77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7%。

税收收入的向上势头,直接反映经济运行的向好态势,也折射出市场信心的稳步提升。

而从7月数据来看,江苏税收收入已连续十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带动税收占比达到76.9%,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增长,增值税贡献较大。全省增值税上半年增长7.4%,显示出经济的内生动力较强。而带动增值税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工业生产增长。上半年,全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4.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幅达到8.8%,反映出制造大省实体经济的根基扎实,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稳经济政策持续加力

收入的稳步增长,与支出的保障有力密不可分。

比如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江苏用足用好政策空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上半年,我省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含两重和两新)共404.23亿元。再如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江苏相继出台制造业贷款、“城新贷”“交运贷”“环基贷”、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苏质贷”等6项贴息政策产品。截至今年6月底,省财政累计拨付贴息资金8.3亿元,引导合作银行向4251个企业(项目)发放各类贷款1046亿元。同时持续、大力推进“免申即享”,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

在位于镇江的江苏联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已经投用。新项目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贴息资金免申直达又为企业持续设备更新注入源头活水。“基建、设备都比较多,资金需求是比较紧张的,给了我们1%的财政补贴,全年返还预计130万元,应该来说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公司财务总监厉明福表示。

有信贷投放量的增长,也有融资成本的下降。上半年,财政金融建立协同机制给予企业多维度支持,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产品引导合作银行为3.48万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贷款1717亿元,平均利率2.96%,较去年同期下降57BP。

给市场和企业让利,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换来更多经营主体的发展后劲。

保民生支出更有温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1-6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240.77亿元,增长2.3%。其中民生支出完成5635.94亿元,占比达到77.8%。其中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均增长较快。

养老方面,上半年下达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0亿元,支持打造高品质“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托起幸福“夕阳红”。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养老助餐点,通过财政补贴,周边的老人最低仅需8元钱就能吃上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午餐。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甚至只需1元钱就可以用餐,无需另行申请,点餐直接抵扣。

“我们设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再补一点、集体再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机制,对老年人分类给予就餐优惠。上半年我们市财政部门共拨付养老服务资金一共3125万元,统筹用于各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淮安市财政局副局长成斌介绍。

其他民生补助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定基础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基础标准、工伤保险“两金”均有所上涨;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标准对全省1.5万余名孤困学生给予补助;统筹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0.21亿元;

在就业这个最大民生方面,下达省以上就业补助资金31.38亿元,向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倾斜;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上半年共减免缴费超85亿元;向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2.35亿元……

财政支持,兜牢人民生活“安全网”。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上半年账本还反映出,预算资金下达更快,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等特点。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多项财政政策工具的发力显效,有力促进了经济,改善了民生。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