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2日电(杨绍功 戚轩瑜 李南丹)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高科技投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自组建以来,省属国有创投机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坚持在改革中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聚焦“卡脖子”技术和新兴、未来产业培育,秉持“长期主义”,定位“耐心资本”,成为江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江苏高投“高”在哪里,“投”向何处?改革创新给江苏高投带来哪些显著成效?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国有创投企业如何持续创新,发挥更大效能、履行新的使命?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江苏高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会清。
记者: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设立的省级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江苏高投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怎样理解江苏高投的“高”和“投”?
王会清: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江苏省政府投资设立的主责主业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的省属国有创投机构。多年来,集团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坚持“政府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化抓手和市场化有竞争力的品牌投资机构”定位,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坚持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落地、一体化运营有机统一,在全国私募股权创投行业中较具特色、名列前茅。
截至2025年5月末,江苏高投资产总额已超500亿元,净资产近400亿元,累计组建170多只不同定位的股权投资基金,累计管理的基金规模超2900亿元,累计投资支持超1500家创新创业企业,助推近270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借壳或并购重组,行业综合排名稳居中资机构前列,旗下的混改企业毅达资本长期名列前茅。
在对“高”与“投”的理解方面,“投”我觉得比较直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带动、撬动作用,为科技类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和各类创新要素的支持,在促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作为国内知名国有创投机构,我们的主责主业就是发挥专业特长,发现、投资、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就是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高”可以从“高科技投资方向”和“高度专业性”两方面理解。首先,江苏高投所投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投资项目中关键科技领域占比超过95%;江苏高投作为江苏本土国有创投机构,集团55%的投资项目、近60%的IPO项目为江苏企业,服务江苏的高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其次,投资是高度专业的工作,是要做难而正确的事,真正做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不容易,必须要有耐心,具备足够的定力。我理解,至少包括对国家、产业政策的专业判断力,对项目、团队的深刻洞察力,在专业基础上还需要实践经验,要有整合资源助力项目成长的强大赋能力,还需要一支具有产业、金融复合背景和丰富实践的专业投融资骨干队伍,这样才能不断凝聚“高科技投资”的内在定力。
记者:一路走来,江苏高投如何以多元化的创新和市场化的改革,不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国资创投企业风气之先?
王会清:我们是顺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简单来说,江苏高投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们称作“借船出海”“顺藤摸瓜”。2000年,集团前身之一江苏省创业投资公司受托管理了规模6.5亿元的江苏省科技引导基金。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是国内第一单母基金,主要委托鼎晖投资、IDG资本等专业机构管理运作。通过与这些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参与基金管理,我们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管理经验,为集团独立开展市场化投资业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05年江苏高投集团成立后,成为江苏省国资委选定的“淡马锡模式”唯一试点企业,也是全国最早一批成立“外大于内”董事会的国有企业。这既是适应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省国资委成立后对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集团董事会着力把握市场机遇,着重打造自身专业团队。私募股权和创投行业要求对优质项目持续挖掘、筛选、尽调、判断,并与交易对手博弈、谈判估值及投资条款等内容,环节多、过程复杂,对决策效率要求较高。改革后“外大于内”的董事会架构,以及对董事会一定程度的授权,有利于我们在行业竞争中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更好地支持高科技企业和关键产业发展,更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一阶段我们由委托外部团队管理转变为独立自主开展基金募集、项目尽调和投资决策,取得了一定成绩。至2013年底,集团管理资本规模由17亿元增长到76亿元。
第二个阶段是混改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倒逼国有创投机构必须进行混改,另一方面省属国企的改革东风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江苏高投成为行业里最早一批混改“吃螃蟹”的机构。为应对国有私募创投机构受合伙企业法有关规范、社保基金国有股转持政策和优秀专业人才培养、留用、引进等挑战,2014年初,集团在省国资委批准、指导下,对所属全资子公司高投管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设成立毅达资本,集团持股35%,合伙人团队、骨干员工持股65%,核心业务骨干队伍平移到毅达资本,存续基金趸托给毅达资本管理。集团作为基石有限合伙人支持毅达资本新设市场化基金,对毅达资本实行治理型管控。此次改革力度大、模式新,创全国先例,释放的发展动能汹涌澎湃。混改至今11年,集团体系管理资本规模从当时的7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900多亿元,实现了几何级数增长,投资业务团队从当时的12支发展到现在的46支,覆盖江苏13个设区市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地区重要城市,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支持江苏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助力。
第三个阶段是深改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集团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对标对表一流投资机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锚定“行业第一”目标,聚焦省战新母基金和省国企混改基金“两项重点任务”,打造纯市场化运作的毅达资本、市场化兼政策性运作并重的高投管理以及偏政策性运作的战新管理公司“三大平台”,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专业能力、高质量发展“四个支撑”,持续锻造投资、投研、注册会计师、公司律师、党的建设“五支队伍”,在“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着力防控“六大风险”。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集团市场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协同工作机制高质高效,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助力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围绕“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要求,江苏高投如何打造“耐心资本”,为江苏激荡起新质生产力发展澎湃浪潮提供支撑和助力?背后的逻辑和支撑是什么?
王会清: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被称为“江苏的耐心资本”,这只500亿元的省级母基金,正是由江苏高投具体负责管理运作。
从2024年6月21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运作省战新母基金并发布第一批506亿元产业专项基金,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和联席会议各部门指导下,江苏高投与各设区市、省属企业以及相关主管厅局部门凝心聚力共同推动战新基金集群规范高效运作,多项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省战新母基金和战新基金集群已成为推动全省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抓手、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战略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的重要支撑。
省战新母基金坚持“耐心资本”定位,紧扣“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50”产业体系和“10+X”未来产业体系,引导资金要素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当好长期资本、战略资本。截至目前,母基金已到位210亿元,近期将再到位190亿元,累计400亿元,高投集团还会再筹集100亿元;已累计组建落地产业专项基金36只、总规模914亿元,涵盖12个设区市和4家省属企业。目前第三批5只、155亿元产业专项基金正在加快进度,其中包括与中国诚通合作的规模100亿元科创投资基金。省战新母基金吸引各类资本放大后,可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在全国具有先进性、领先性的战新基金集群。
截至2025年6月18日,战新基金集群共完成投资决策项目74个。在行业下行,“募投管退”各环节数据下降的背景下,产业专项基金直投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超过6000万元,高于行业其他头部机构,这也是战新基金“耐心”程度的体现。与其他省市相比,省战新基金集群在项目投资数量和投资强度上均跑出“江苏基金投资”加速度。基金集群完成投资决策的74个项目中,有39个属于早期项目,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成投资决策项目共34个,投资范围涵盖生命科学、碳基新材料、激光通信、量子科学和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
省战新母基金着力扩大基金“撬动”效应,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放大功能。在产业子基金方面,积极吸引头部机构参与江苏战新产业基金集群的管理运作,坚持公开规范遴选,从数量、质量、效率等多维度统筹推进管理机构遴选工作。截至2025年6月18日,市场化公开遴选累计收到正式申报的产业子基金66只、规模665亿元,已完成投资决策产业子基金18只、规模180亿元。从去年6月正式运行到现在,战新基金集群从推进速度、项目投资、撬动效应,包括管理运作的规范性、有效性等方面,应该说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我们坚持做“耐心资本”,最重要、基本的逻辑首先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江苏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统筹谋划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战新基金集群设计了符合“耐心资本”定位的顶层架构和运作机制。未来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安排,省委、省政府从资金要素、技术转化、产业落地等方面作出了战略性、长期性的部署:省战新母基金以公司制形式设立,实质上是滚动发展、永续经营;战新产业专项基金的存续期是15年起步,打破行业“7年退出”惯例,为我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留足“耐心”空间。省委、省政府对省战新母基金和战新基金集群的要求,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就是要致力于把江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起来,把江苏的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发展起来,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使命和职责。
记者:展望未来,江苏高投将如何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向着“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目标要求不断迈进?
王会清:江苏高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在按照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功能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争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的助推者和国企改革的践行者。
一是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服务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全力以赴管理运作好省战新母基金和战新基金集群,积极稳妥有效运作总规模100亿元的江苏国企混改基金,坚定支持混改企业毅达资本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
二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全力打造一流创投人才队伍。完善“1+13”干部人才制度体系,为干部人才成长提供阶梯平台。实施年度考评结果量化积分制度。对标市场化一流机构,设立募资奖、投资奖、退出奖等多种激励方式,强化激励、刚性约束,营造愿为、敢为、善为氛围。进一步推进高投管理全面市场化改革,服务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和江苏国企混改基金管理运作要求,打造成为国有全资、实行与行业接轨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投资机构,与毅达资本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为更好履行国企使命担当,更好服务江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更好支撑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我们聚力打造行业一流的实战型股权投资研究力量作为重要抓手,高质量打造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做实做强高投毅达研究院,锚定“行业第一”目标不断迈进。近三年集团引进博士后15人,今年年底将扩编至20人,研究专业基本覆盖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关键领域。进一步加强投资咨询专家库分类建设,目前入库专家已经超过340人,其中外部紧密层专家近百人,并与省产研院进行深度对接合作。持续提升高投毅达研究院投研能级,举办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半导体(封测)等行业专题研讨会,为企业、投资机构、投行、主管部门等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不断强化实战型研究和产业投资决策、参谋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厚植更高水平的创投“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我们把它归纳为“3+2+1”——“3”是指江苏高投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作建立的上市企业江苏培育基地,在全国创投行业开先河。“2”是指运营好江苏人才创投联盟、人才创新创业路演中心“两个朋友圈”。7年来累计开展项目路演近150场,为1300多家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促成融资超90亿元。成功举办2届“江苏省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助力江苏“用明天的科技培育后天的产业”,大赛获奖项目第一时间推送到各设区市战新基金管理机构重点跟踪,对前瞻性、前沿性的优质项目加大投资力度。“1”是指江苏高投与省科技厅合作开发的江苏生物医药投融资大数据中心,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2.0版本,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分析提供创投角度的数据支撑和服务。
作为行业头部国有创投机构,江苏高投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好集团“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十五五”谋篇布局打好基础,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和专业能力,以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运作经验为基础,研究进一步健全业务布局,形成覆盖私募股权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以及二级市场的全链条业务格局,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江苏坚定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贡献创投智慧和高投力量。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