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言新闻 2025-10-25 14:54

1950年10月25日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5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于10月25日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

以光荣的胜利

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后来

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天

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75年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能忘记?

一封信

一张照片

一个心愿

或许能给你答案

一封信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志愿军战士宋阿毛

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

写下的绝笔信

宋阿毛的绝笔信

1950年11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进入朝鲜并迅速开赴长津湖地区

此时

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

入朝行军的第一天

队伍中就有700多人被严重冻伤

为了将敌人全歼于长津湖地区

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

第2营第6连官兵们

奉命埋伏在死鹰岭高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向死鹰岭急行军

11月29日

死鹰岭山背残敌

分三路攻击死鹰岭高地

成吨炸药倾泻在山头

志愿军突击组组长

宋阿毛带领战士们奋勇反击

守住了阵地

官兵忍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粉碎敌人多次突围

30日凌晨

死鹰岭上不再响起一枪一炮

前来查看的战士

被眼前的一幕震撼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阵地上

手握钢枪

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

125名官兵

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雪天里

牺牲在阵地上

战后打扫战场时

人们发现了宋阿毛留下的这封信

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画家高庶绩和家人

珍藏多年的照片

照片里,高庶绩侧身站在

一位老人身旁

这位老人就是

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

这位母亲正在描绘的

正是儿子黄继光的画像

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

从来没有照过一次相

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

画家高庶绩依据

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回忆

完成了这幅后来广为流传的黄继光画像

1952年4月

到达朝鲜战场一年多的黄继光

给母亲写下一封家书

“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

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

上甘岭战役打响

黄继光所在部队受命夺取597.9高地

黄继光主动请战

和两名战士去爆破敌人暗堡

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

黄继光和战友被敌人发现了

在机枪的扫射下,战友先后牺牲

黄继光拖着伤腿爬向敌人火力点

在地堡前

他将最后一颗手雷扔了进去

接着奋力一扑

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喷射的枪口

战斗结束后,黄继光仍趴在地堡上

两手紧抠着地堡上的麻包

子弹打穿他的胸腹

背上留下碗口大的窟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时任志愿军某部六连连长万福来

仍心痛不已

“黄继光以他最后一口气

最后一滴血完成了爆破任务”

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残体

当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

他年过六旬的母亲邓芳芝

没流一滴眼泪

只是独自坐在村口

看着儿子离家的方向

不久,她又送小儿子黄继恕继续参军

奔赴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前

黄继恕来到了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临走时

他将一捧浸染了兄长鲜血的泥土

带回家乡

此后数十年

黄家又接连有十几名子孙参军

一个心愿

1952年10月

上甘岭战役打响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

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

仍坚持爬行指挥战斗

在子弹用尽后

他解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

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孙占元像

在恶仗来袭前的上甘岭阵地战壕里

摩拳擦掌的战士们

正在等待反击的信号

借着出击前的空隙

27岁的孙占元和战友们

谈起胜利后的畅想

孙占元说:

“我啊,等抗美援朝胜利了

就买双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

回家娶个媳妇”

质朴简单的话语里

饱含着无比真实而美好的憧憬

只是心意可待,战火无情

这一简单的心愿

孙占元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75年过去了

英雄却从未远去

近年来

《长津湖》《志愿军》等

抗美援朝主题电影上映

许多观众被其中壮烈的场景感动

泪洒观影现场

观影结束

有人仍伫立在原地

久久不愿离场

不少观众

向着影片中的英烈敬礼

四川成都一家电影院里,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举起残臂敬了一个特殊的军礼

如今

“黄继光英雄连”

已经成为中国空降兵的一把尖刀

每天点名时,队列里点的第一个名字

永远是最响亮的“黄继光”

一人点名

全体答“到”

今年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盛大阅兵式上

一双崭新的皮鞋

被放在战车车舱里

和空降突击方队受阅官兵

一起通过天安门

这是志愿军孙占元

在上甘岭的坑道里

留下的“穿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心愿

他的传人以另一种

独有的浪漫形式实现

75年过去

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能忘记?

因为有197653名中华英雄儿女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

献出了宝贵生命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烈士的平均牺牲年龄是28岁

喊出“向我开炮”的志愿军官兵

有47人之多

因为今天的国泰民安来之不易

先烈们的英雄之歌

将由我们续写

吾辈自强

要以一个更好的中国

告慰先烈

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永志不忘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解放军报、央视军事、央广军事、CCTV国家记忆、中国军网、人民日报微博等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