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二丙火箭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看点解析
我言新闻 2025-09-16 21:43
9月16日9时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王海霞摄)

9月16日上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有哪些看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看点一:火箭有了“新装置”

本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通过使用新型星箭连接和分离装置,有效提升了整流罩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卫星分离安全性,实现了多星可靠有序分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专家介绍,本次发射采用了火箭和上面级共用惯组技术和复合材料卫星支架,通过多项措施提高了运载能力,以更好满足任务需求。

看点二:卫星进行批量化生产

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由银河航天承担研制。银河航天卫星型号总师胡照介绍,银河航天构建了“云、边、端”卫星批量生产测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柔性岛式脉动产线设计,可实现从传统箱体式卫星到开敞式平板卫星的灵活适配;同时通过“智慧大脑”实现自动测试、数据一致性对比、关键单机快速出入库、发射场敏捷测试等功能,提升测试效率、压缩测试周期。

在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里,整星生产线高速运转,配套的太阳翼、电缆等单机产线紧密衔接,流程被精简,单机交付、现场排故“快马加鞭”。“我们正让卫星生产像造汽车一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胡照说,批量生产能力将是卫星互联网在未来覆盖全球的关键支撑。

看点三:创新卫星核心技术

对卫星而言,太阳翼就是它的“能源担当”。银河航天太阳翼设计师吴思杰表示,这颗卫星采用轻质、可卷绕、高展收比的全柔性太阳翼,进一步优化了重量和体积。

“它就像一幅能在太空展开的画卷。”吴思杰说,这款太阳翼展开后面积约为一间标准会议室大小,足以为卫星提供大功率能源,在发射时,它能被紧紧卷成“卷轴”贴在卫星主体两侧,直径仅和一个日常使用的保温杯差不多。这种“收缩自如”的特性,不仅减少了太阳翼对卫星体积和重量的占用,还能适配“多星堆叠发射”模式,可降低航天任务成本。

看点四:商业航天助力太空基建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亚飞认为,当前,全球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航天领域太空算力、全柔性太阳翼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激发商业航天等各类主体活力,加速星座建设,助力全球通信、6G网络领域的快速发展。

“或许不久后,人们就可以在沙漠玩网络游戏,在雪山发朋友圈,甚至在万米高空手机信号也依然通畅,都能像在家中连WIFI一样简单。”胡照说,未来,依托规模化部署的卫星网络,沙漠、海洋、山区等传统网络盲区将被逐步覆盖。

 

来源:新华社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