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当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数百平方米布满仪器的无尘实验室里十多名科研人员或在监测数据、或在调试设备。仪器上光点的闪烁,与屏幕上数字的跳动,都像在为一项重要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倒计时。
“4月底是我们大科学装置建设中设计层面的一个关键节点,大家目前正快马加鞭,确保分管部分顺利产出预期成果。”戴着防护镜的该中心副主任薛冰说。
2024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正式启动建设。作为“国之重器”,这一设施建成后将为从阿秒时间尺度揭示物理底层逻辑提供新的技术测量手段,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以及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多领域的应用研究配上“火眼金睛”。
一秒已是人们眼中的倏忽一瞬,而一阿秒则仅为10的负18次方秒,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掌握的最小时间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以高速摄影技术研究发源,在阿秒科学方面布局相关研究已历十年。2020年,随着重大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这一重大项目提上日程,科研团队随即组建。今年32岁的黄沛,彼时就已经是这项研究的骨干力量。
“共同的使命感,让我们的团队吸纳了很多志向相同的年轻人。”黄沛说,团队中年纪最大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小的二十岁出头,平均年龄不到40岁,涉及光、电、机械、材料等不同领域。
作为团队的一员,曾在国外学习工作12年的薛冰,2023年受邀回国加入团队,参与设施“心脏”——高能量阿秒脉冲的研制工作。
“设施达成高能量阿秒脉冲产生的首要前提是,实现国产化高端激光器的研制。同时,高端激光器在其他科技、产业领域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薛冰说,中心的激光团队历经两年多探索,已跑通关键核心技术,原理样机正在研制,未来将实现产业化发展。
同样是海外学成归来、今年36岁的惠丹丹,负责设施用户端的超快电子显微成像仪研制。曾在西安光机所学习的她,对目前攻关的科研项目并不陌生。
这批青年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团队建设和科研氛围营造。“我们经常开非正式‘小会’,针对各自研究领域的观点和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开放包容的学术科研氛围,带来很多灵感和启发。”惠丹丹说,既有坚定的目标导向、又充分鼓励自由探索,已成为团队的底色。
作为这一青年科研团队的“领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副总指挥付玉喜是一名“80后”。在他看来,这个团队中的年轻人既有干劲也有冲劲,更有报国的理想信念,把青春梦想扎根在了极微观处。
“科学研究不是坦途,但青年坚韧不拔的品质,助力这项国家使命不断向前迈进。”他说,“这让我想到阿秒激光团队2023年第一次参加所里的篮球比赛首轮就被淘汰。后来,大家把每周三下班后定为训练日,苦练体能和投篮,终于在第二年比赛拿到了亚军。”
“今年我们不仅要在篮球赛上争取冠军,更要全力拼搏,保障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的高质量建设。”付玉喜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