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4个症状,请立刻停下来休息!
2025-04-20 07:12 我言新闻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动脑就累,没躺倒就睡。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坚持和努力拼搏,但就是动不起来。

这种做什么都觉得很累的状况,可能并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懒惰,而是能量条早已触底,“隐性疲劳”正在悄然堆积。

“疲劳”是身体“缺电”了

“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疲劳是实际中的损耗,疲劳感则是大脑感知并传达到意识层面上的信号。

人体的运转就好比充能电池,24小时都处在“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疲劳就相当于用掉的电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劳。疲劳感则是提醒你电量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当电量跌入临界点,数值显示由绿转红时,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提醒该进入“省电模式”并及时充能。

“隐性疲劳”的恐怖之处:

不知道自己累了

在正常情况下,疲劳感确实能够作为我们身体状态的一个较为准确的指标,反映出疲劳的程度。然而,疲劳感与疼痛感类似,它是一种融合了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维度因素的主观体验,因而它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反而常常会出错。

一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当个体反复暴露在某种疼痛刺激下时,他们的神经系统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怕疼,越来越能忍受痛,以至于对疼痛的感知力变得不敏感。

类似地,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消耗、低补充”,电量从未满格,数值常常赤红的状态时,就会忘记了“不疲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以为自己血条已经加满,却没意识到100%只是虚标,实际电量只有70%;你以为自己加个班耗掉的是5格电,只要睡一觉就能补回来,实际上电量快消耗殆尽,电池也严重损耗,需要一个长假来休养生息。

疲劳感的阈值就在生活中的点点忍耐和忽视中渐涨,导致即使疲劳已经累积到了很高的程度,也仍旧无知无觉。

很多人选择喝咖啡、奶茶来对抗疲劳,这让本来接收到身体发来“电量低”信号的大脑,因为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的冲击,多巴胺快速分泌,暂时提高了大脑的兴奋度,拦截了大脑对疲劳信号的加工和传达。

这种状态下,人们会误以为自己满血复活,精力充沛。殊不知,电量依旧触底,疲惫仍未消除。这种短暂的兴奋只是掩盖了身体的疲劳警告,让大脑对疲劳变得迟钝,甚至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以为是满电满血,把身体置于“低能量、高运转”的极限状态下,不仅加剧疲劳累积,更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与疼痛感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一样,疲劳感也是为了保护我们避免过度劳累。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