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又“杠上”了!
柬埔寨想把他们的婚礼传统习俗“申遗”,引发了泰国的反弹;刚转任泰国文化部长的前总理佩通坦随即叫停归还柬埔寨文物……这场风波是怎么回事?这场争端背后,有哪些历史恩怨和政治博弈?小编进行了一番梳理。
导火索:“撞衫”的“高定礼服”
近日,泰国与柬埔寨的关系因文化归属问题再起波澜。下面这组“高定礼服”成了事件的导火索——柬埔寨前脚给传统婚礼服饰申遗,泰国后脚就“炸了锅”。
泰国《国家报》7日报道,泰国计划于2026年提出申请,将其皇家传统服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柬埔寨此前申请将其婚礼传统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发泰方普遍担忧,《国家报》称,柬埔寨婚礼传统习俗申报材料中使用泰国服饰图像,可能会被解读为暗示泰国服饰是柬埔寨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与柬埔寨文化有联系。
8日,柬埔寨《高棉时报》发起反击。该报刊登了一位常驻金边的地缘政治分析家的文章,文章称,泰国《国家报》的报道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加剧了邻国之间不必要的紧张关系。柬方认为,文化遗产不应挑起纷争,而应成为增进理解的桥梁。
文物归还叫停:佩通坦的“第一把火”
关于非遗的争议尚未平息,另一场与文物相关的风波又被掀起。刚被“撸下”总理位置,当上泰国文化部长的佩通坦,把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向了柬埔寨:叫停归还柬埔寨20件高棉文物。
泰国《国家报》8日报道,柬埔寨文化艺术部敦促泰国遵守先前商定的归还时间表和条款,归还20件古代文物。据泰国公共电视台网站报道,这20件文物多为小型雕塑,属一批从柬埔寨走私出境的高棉文物,共43件,其中23件已于2008年和2015年归还。此前佩通坦以预算限制为由而推迟归还这批文物。佩通坦称,鉴于当前泰柬边境局势紧张,泰国文化部已表示将对该问题进行适时评估。
边境争端:历史积怨与现实冲突
文化冲突的表象之下,盘根错节的却是更深层次的历史与现实政治矛盾。这泰柬边境争议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1907年法国殖民时期所划定的边界,两国对于具体界线至今仍有歧见。双方2000年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反对采取可能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
然而,今年5月以来,两国边境争端骤然升级:
5月28日,两国边境地区发生短暂冲突,1名柬埔寨士兵在冲突中死亡。冲突发生后,泰柬两国达成协议,同意保持克制。
6月7日,已出现降温势头的泰柬边境局势再次升级。当天,泰方发布多项措施,包括向边境增派军队、关闭检查站、暂停游客往来等。
6月14日至15日,泰柬两国举行会议讨论边界问题,但局势并未随着柬泰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的结束而降温。
6月16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柬埔寨驻荷兰大使正式向海牙国际法院提交法律函件,寻求协助解决柬泰两国相关边境争端。泰国总理佩通坦表示,泰方明确表示不接受国际法院司法管辖权。
6月18日,一段佩通坦和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洪玛奈的父亲)的通话录音曝光,佩通坦在通话中称呼洪森为“叔叔”,请求洪森协助自己解决两国的边境问题。这段录音让两国关系愈发紧张,也让佩通坦被停了职。
此后,两国相互采取强硬措施,如:柬埔寨关闭与泰国接壤两个边境口岸,禁止从泰国进口燃油和天然气,两国均加强边境管控,收紧出入境管制等。
佩通坦的棋局:以“文物敲打”争取民意
在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中,一个关键人物的身影贯穿始终——佩通坦。
佩通坦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小女儿,出生于1986年8月的她,曾是泰国史上最年轻总理,2024年8月正式当选,上任还不到一年,就发生了“通话门”事件,这导致泰国国内政坛动荡。执政联盟第二大党自豪泰党退出政府,转为国会反对派,使得执政联盟摇摇欲坠。7月3日,泰国新内阁成员宣誓就职,佩通坦就任文化部长。在她任文化部长的第二天,就宣布了本年度的预算不足以支撑柬埔寨文物的运输事宜。
据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在澎湃新闻发表的文章表示,“通话门”更多是自豪泰党退出的“政治借口”,深层原因在于为泰党(佩通坦所在党)试图争夺由自豪泰党掌控的内政部长职位,这一职位关乎地方权力网络构建及2027年大选布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佩通坦就任文化部长后立即叫停归还柬埔寨文物的举动,被广泛视为一种争取民意的策略性举措。通过延迟归还柬埔寨文物,佩通坦试图借助民族主义议题巩固部分民意基础,为自身政治处境争取缓冲空间。
尾声
从非遗的归属争议,到文物归还的突然生变,再到边境线上剑拔弩张的对峙,泰柬两国间的风波,远非单纯的文化保护之争,它交织着历史的纠葛、现实的领土争端和复杂的国内政治博弈。
佩通坦打出“文物牌”,可以说是这场复杂棋局中的精妙落子。但是,当文化遗产被裹挟进权力斗争的政治漩涡,文明的光辉该如何被安放?这场风波最终会将两国关系引向何方?时间会给出答案。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