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研发中心里正在攻克技术难关……11月7日,记者走进建湖县科技创业园国家科技孵化器时,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科创图景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
如何在“加快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的蓝图中发挥政法系统的助推力?如何为科技产业、科创企业、科技人才提供高水平执法司法保护,提升科技强县建设法治保障力?近年来,建湖县政法系统以“益企行”品牌为纽带,织就一张覆盖科创保护、案件办理、权益守护的“法治护航网”。
织密“守护网” 科创成果有了“安全锁”
建湖县委政法委牵头构建“公安+司法+企业”协同防护体系,将3大主导产业、2条未来产业以及6条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纳入重点保护清单,让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有“安全锁”。
该县公安局以“智慧安防”为支点,升级“平安建湖——感知网”,视频运行质态连续多年领跑全市。在那美、润阳等企业设立“前哨工作站”,19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串联起“15分钟政务服务圈”。面对侵害企业成果的违法犯罪,“快受、快侦、快追赃”机制迅速响应,为企业追回损失的同时,更守住创新的“根”。
“累计70次专项体检、65个风险排查、挽回800万元损失,让企业在创新路上轻装上阵。”该县司法局化身“法律管家”,组建“有法帮你”服务团,为科创企业定制“法治体检”清单。他们组织律师走进石油装备等企业车间,逐环节排查法律风险;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发放风险防范手册万余份。
按下“加速键” 涉企案件跑出“加速度”
建湖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俞晓春如今多了一个身份:建湖县跨境电商产业园护企警长。“公安业务前移,才能更快速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据介绍,近年来,建湖政法系统组织走访企业400余次,为210家挂钩企业解决3000余件难题,涉企案件跑出“政法加速度”。
“作为‘益企行’的检察子品牌,我们的‘益企行·检企通’着力构建‘平等保护、精准服务、系统赋能’的高速检察服务网络。”建湖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嵇绍兵说,该院的18名检察官驻点基层商会当“法治副会长”,企业有法律需求,电话就能对接到专业服务。办理涉企案件时,对事实清晰的案件压缩办理时限。
建湖县法院对于涉科创企业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行,依法依规,速度最大化。企业破产重整不搞“一封了之”,而是用“活封活扣”保住生产线。26次“亲商护企”专项执行行动,5800余万元债权执行到位,让企业胜诉权益不“悬空”。
激活“创新源” 知识产权撑起“保护伞”
“我们的商标被侵权,公安很快就查清了;遇到合同纠纷,调解工作室几天就化解了。”某驰名商标企业负责人的话,折射出建湖县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与温度”。
为了给科技创新提供司法保护,建湖县委政法委统筹构建“打击+服务+调解”全链条保护体系,让创新者敢闯、敢试、敢投。他们牵头组织“益企行”系列活动,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靠前推进:4月,开展知识产权集中宣传活动;5到7月,集中开展“百警进百企”活动,知企所盼、问企所需,帮企所难;8到10月,开展涉企执行案件攻坚活动……
建湖县公安局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摸排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名册,精准打击商标侵权、专利盗用等犯罪,让企业品牌“不受损”;县检察院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四大检察”联动纠治“小过重罚”“违规查扣冻”问题,为创新“松绑减负”;县司法局则从制度层面保驾护航,“双审联动”机制为105件科创政策、131份招商合同“把关”,46条法律意见防范政策风险,“三张清单”明确261项不予处罚、197项从轻处罚情形;盐城仲裁委建湖仲裁院、8个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多点发力”,2025年化解242件涉企纠纷,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从车间里的“安全守护”,到办案中的“高效服务”,再到科技创新中的“权益护航”,建湖县政法系统以“益企行”品牌为笔,以法治为墨,继续绘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科技创新的生动画卷。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