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隔不断邻里情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26 16:32

调解现场

 

时至初秋,暑热还未完全消散。孙大爷在两栋平房间的巷道里,展开了一张泛黄的躺椅,享受着穿巷而过的凉风。刚从菜园子里回来的小李,掸了掸身上的浮土,向孙大爷打了声招呼后,便走进厨房。不久后,烟囱中生起了袅袅炊烟……好一副岁月静好、怡然自得的景象。

然而,时间回溯到半年前,这两家一墙之隔的乡邻,却是剑拔弩张。

那时,小李的老宅正在翻新施工。为了让房屋受力更加均匀,小李在屋檐下新立起一道支撑柱。邻居孙大爷认为这道立柱正好遮挡了自己堂屋的采光,而且部分建材占用了两家之间的巷道,于是多次上门找小李沟通。

一来二去,双方言语冲突不断,矛盾逐渐激化。争吵中,孙大爷一时不慎推了小李一把。小李脚下一滑,跌倒在地,脑袋磕在了水泥地上……场面立马混乱起来。

后经医院诊断,小李为轻微脑震荡,并有面部软组织挫伤。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瞬间降到冰点,双方就赔偿金额各执一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只能对簿公堂。

案件分到了滨海法院法官吴堂胜手里,他了解案情后认为,案涉双方是多年的邻居,且未来还要相邻而居,强行判决可能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让两家人以后的日子火药味更浓。

于是,吴堂胜分别给双方拨去电话,想要做做调解工作。

“就不小心碰了他一下,还讹上了人。”还在气头上的孙大爷拒绝调解。

“我在医院检查、住院、拿药都是有发票的,而且这些天耽误上班,也是有损失的。”小李也觉得委屈,表示不愿意调解。

调解受挫的吴堂胜没有灰心,转而来到小李家正在施工中的老宅,现场调处两家人之间的矛盾。他从院子里搬来了几把小板凳,请孙大爷和小李坐在他身旁。

“小时候,我也住在农村老家。那时候的我很调皮,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到邻居大娘家摘柿子。每次摘的柿子都没熟透,涩口难吃。邻居大娘见到了,总会说我猴急,又糟蹋了她的好果子。但是,大娘她又会在之后递给我她自己晾晒的柿饼……现在想来,那些柿饼的味道,真让人怀念。”

“老房翻新是短期的,邻里相处是长期的。今天的赔偿金额可以计算,但多年的邻里情分一旦破裂,就很难弥补了。”吴堂胜耐心地向双方释法明理。

针对孙大爷觉得“赔偿金额过高”的顾虑,吴堂胜逐项核对医疗费用清单,结合法律规定计算合理赔偿范围;对于小李“咽不下这口气”的情绪,吴堂胜引导他换位思考,回忆过往两家人互相帮衬的时光。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

“之前是我太冲动了,施工没考虑到您的感受。我的医疗费和误工费,咱们商量着来,都是家门口人,咱们不能伤了和气。”小李主动同孙大爷握手言和。

“咋能要你道歉,明明错的是我。钱我马上就让儿子汇过来,一码归一码,咱也是个讲理的人。”孙大爷诚恳说道。

夕阳的余晖慢慢拉长了两家人的身影。吴堂胜坐上了回城的车子,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嘴角不自觉地挂上了笑意。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