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案件虽“小”,却关系“大”政治。近年来,盐城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探索建立“情感疏导先行、利益分析切入、底线探寻结合”的工作方法,全链条推进民生案件实质化解。全市法院3则案例入选全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2项解纷做法获评全国典型事例。
情感疏导先行 解开“心头结”
“许多当事人选择把官司‘打到底’,有时并非是为了钱,而是‘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有的民生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一些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却比较激烈。”近期,在盐城中院民一庭法官会议上,法官们结合自身办案经历说道。
没有了“感受”,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落点。如何既解“矛盾”又安“人心”?
“矛盾纠纷不会因为一纸裁判就自然消除,要在审判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这一要求,多做疏导、纾解工作,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推动矛盾最终消弭。”今年2月,在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盐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江蓉对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顺着这一思路,盐城法院在办理涉民生案件过程中,创新运用“听、抚、讲、引”四步工作法,充分发挥情绪疏导重要作用,引导当事人逐渐放下成见与戾气,将彼此的矛盾坚冰一点点消融。
日前,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中,盛某因购买二手房与某银行产生纠纷,遂在抖音发布“某银行合伙中介坑人”的短视频,最终被一审法院判决侵犯某银行名誉权。盛某不服,向盐城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盐城中院民一庭承办法官发现这位看似蛮横、不讲理的当事人,亦是满腹委屈的“受害者”,原来她因购买二手房而遭遇房产证信息不一致问题,间接影响到了其身体健康。
“依法审判”容易,但承办法官并未就案办案,而是化身“倾听者”:一声“不着急,慢慢说”,加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让盛某积压的情绪终于找到出口。
把情绪摊开,把事情理顺,冷静下来的盛某逐渐认识到,银行对房产证问题并不知情。那份“法官愿意听我说”的尊重,让她自愿申请撤回了上诉。“法官的话如春风化雨,让我既认识到了错误,又感到了被尊重、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盛某向法官点赞道。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涉民生案件调撤率达46.01%,成功调解3100余件案件。
利益分析切入 抓准“症结点”
“法官没有冷冰冰地判案,而是带着我们一步步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不仅拿到了工资,心里的气也顺了。”张某感慨道。
在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某公司未按期支付张某等人的工资并缴纳社保。张某等人向某公司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从仲裁到诉讼,双方剑拔弩张、各执一词,张某等人认为公司迫使自己离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某公司则抗辩系劳动者自动离职,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利益冲突是矛盾纠纷的根本,只有抓准症结,不拘泥于双方争议事项的表面,将问题向深处探寻,才能真正把案件办好。”盐城中院民一庭庭长王珩介绍道。
争议背后往往隐藏着现实的困境。承办法官仔细研判案件后发现,某公司近年来因经营不善,可能面临停产停业难题。因此,案结事了的关键不只在于法律争议,更在于履行问题。
方向明,则步履坚。掌握了这一关键点,法官一方面实地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当前经营现状,并向公司负责人耐心释法说理,使其充分知晓劳动法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与劳动者推心置腹,争取其对企业现实困境的理解与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成功达成分期履行的调解协议,真正实现了“三个效果”的统一。
切中症结,对症下药。近年来,围绕实质化解纠纷,盐城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利益的需求点出发,全面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立场、心理、顾虑以及深层次的需求,找准切入点,使案件条理化、清晰化,防止案件在程序上“空转”。
底线探寻结合 画大“同心圆”
“既然‘面对面’调解不行,那就试试‘背靠背’。”谈起涉民生案件办理,盐城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唐艳玲表示,纠纷化解既要寻找症结,还要善于寻找结合点,以求为当事人找到“最优解”。
孙某与王某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孙某为王某从事外墙粉刷工作。工程结束后,王某却始终未支付剩余的1万元劳务费。孙某持续追索十年未果,双方也常常因此吵得面红耳赤。孙某遂诉至阜宁法院,要求王某支付劳务费及利息。
这本是一起案情明了、金额不大、证据充分的案件,双方开庭时却各自“倒苦水”,谁也不肯让步。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没有急着搬出法条,而是先把二人分开,开始“背靠背”调解,让双方说出各自的委屈以及调解的心理预期,努力寻找利益平衡点。
“我也被某建设公司拖欠工程款,心里也很着急,并非故意不支付。”
“钱虽然不多,却是血汗钱,只要能尽快拿回劳务费,利息都好商量。”
眼见双方的态度有了改变,法官趁热打铁,顺势提出折中方案:王某当庭付清欠付劳务费,孙某放弃利息主张。这样既能保障孙某债权的实现,又能为王某争取到止损空间,实现双赢目标。
这个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方案很快得到了当事人双方的认可。
件件“小案”关乎民生,桩桩“小事”连着民心。近年来,盐城法院在涉民生案件调解工作中,充分发挥“背靠背”调解优势,及时探明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底线,在法律的坚实框架内,有的放矢地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做深做实纠纷实质化解工作。
与此同时,盐城法院扎实推进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专业合议庭建设,出台食品安全等服务保障意见,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干警素能,确保合法合理合情化解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厚植“法治土壤”。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