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守护青春的最后防线,也是护航成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始终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审判执行、判后帮教、普法宣传全过程,用心用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流程帮教 为迷途少年点亮新希望
“每个青春都值得平等守护与尊重。迷途知返便是新的开始,社会的温暖从未远离,家庭的期待始终都在,人生的道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段法官寄语,让被告人小海(化名)当场流下忏悔的泪水。
这是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案中,被告人小海未能抵御同伙的蛊惑,参与了盗窃,被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是这个失足少年走向歧途的主要原因。该如何让他重回正道?法官何中斌迅速与社区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展开沟通研讨,为小海定制了全流程帮教计划:庭前,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其成长背景与犯罪诱因;庭中,结合调查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法庭教育;庭后,持续跟踪回访,帮助其回归社会。
经过半年的辅导及干预,小海的内心悄然发生变化。在近期一次回访中,小海对法官表达了感谢,并忏悔地说:“爸妈在外打工,我不能老是让他们操心,我会好好学习,做个全新的自己。”
少年审判,不能止于审判。
近年来,盐城经开区法院始终秉持“对未成年被告人不能一判了之”的理念,创新构建了专业帮教、庭审帮教、朋辈帮教、社会帮教四大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支持体系,多措并举助力引导走过弯路的孩子“向光而行”。
同时,盐城经开区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联合检察院、司法局、妇联、社区等单位,共同打造“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社区(或司法局、检察院等)工作人员+1名未成年人”的“1121”帮扶链条,持续跟踪、帮扶教育罪错未成年人。近三年来,共对10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回访帮教,其中8名已返校上学。
延伸服务 携手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不要因为夫妻关系影响到亲子关系,要让孩子在爱与温暖中健康成长。”在盐城经开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的庭审中,法官的寄语直击人心。这一幕发生在该庭法官向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刘某和张某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的现场。
刘某和张某感情破裂向法院起诉离婚。庭审中,两人就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争执不下。通过与孩子小强(化名)的沟通,承办法官发现,孩子因父母即将离婚产生了抑郁情绪。
为消除离婚纠纷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法官一方面耐心劝解两位当事人,另一方面与心理咨询师协商制定对孩子的关爱方案。
在法官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后,两位当事人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当庭承诺,会认真履行家庭责任,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案子审结后,小强的情况始终牵动着承办法官的心。在回访过程中,承办法官给小强带去了书本、文具、牛奶等慰问品,并再次与小强进行“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引导小强敞开心扉。同时,向其父母发放了《家庭教育告知书》,督促指导双方切实担起教育、培养、管好孩子的第一责任,共同呵护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盐城经开区法院以司法保护融入和促进“六大保护”,找准“支点”,撬动未成年人保护“大杠杆”。
组建“1审+1助+1调+1书”家事审判模式,选派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法官担任审判员,设立“家长课堂”协同督促指导父母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近三年来,共制发《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家庭教育告知书》250余份,促推家庭保护;依法惩治“校闹”和校园周边犯罪,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促推学校保护;向有关部门、行业发送涉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建议2份,促推社会保护;联合区妇联、工会等部门构建“法院+N”救助体系,为辖区内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促推政府保护;严惩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促推网络保护。
靶向普法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种子”
“请两位同学分别坐在‘原告席’和‘被告席’,说说你们的矛盾。”六一前夕,作为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的法治辅导员,盐城经开区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程登健走进课堂,针对同学间常见的课桌纠纷,精心设置了模拟庭审环节。
“原告”抱怨同桌总将胳膊伸出界、私放书本,“被告”则称对方先挑衅动手。程登健借机释法:“随意占用他人课桌空间,虽然看似小事,但这是我们在集体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边界意识;而动手打人更是不可取,身体伤害不仅会带来疼痛,严重时还可能触犯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沉浸式的模拟庭审和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换成青少年听得懂的话,鲜活的法治教育,让学生既听得津津有味又学到了法律知识。
法治护航“少年的你”,不仅要“抓前端”,更要“治未病”。
近年来,盐城经开区法院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普法,持续优化“菜单式”靶向普法,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让看得见的“法”成为少年心中的信仰。
选任优秀青年干警组成“法星光护未队”,量身定制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普法套餐,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其中,三年来,盐城经开区法院共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60余场,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举办“法院开放日”,邀请青少年走进法院,参观法治文化长廊、审判法庭、“法星空”文化长廊等场所,激发青少年对法治文化的兴趣,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双赢。
同时,盐城经开区法院着力构建“院校共建”长效机制,选派3名资深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校园。
一桩桩、一件件,在盐城经开区法院人的齐心努力下,一道“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屏障正在不断拓展、加固。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