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走好关系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4月16日下午,四川、江苏两地三家法院分工负责,快速联动,密切配合,在盐城成功执结了一起历时4年的工伤赔偿案件,帮助一位“川妹子”成功维权。
“川妹子”许琳是四川遂宁人。4年前,她的丈夫在成都做工时受伤,经仲裁,所在的公司(后来追加法人为被执行人)需要赔偿各项费用近24万元。但是由于该公司注册地在盐城市亭湖区,尽管执行法院成都市温江法院通过网络查控,发现了公司法人名下有部分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相距近两千公里的路途,让执行工作一时陷入停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全国法院正视问题,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探索建立上下联动、高效运行的执行体制机制。在盐城法院的积极执行过程中,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担负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诚信的社会责任,着力打造执行工作的“新闻之眼”。
“女儿懂事起就知道她爸爸受伤,一直要不到钱!我们也是心灰意冷,直到看到了‘盐城法声’的直播,了解到真实的法院执行。”许琳说,通过观看“盐城法声”的执行直播,她获得执行方面的知识,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了将维权进行到底的信心。她和“盐城法声”取得联系:一场“中断”的维权之路得以继续前行。
被执行人的公司注册地在盐城亭湖。接到许琳“求援”的盐城市亭湖法院第一时间通过该院的“一站通办”平台进行办理。据该院执行法官陶鹰峰介绍,他们根据许琳提供的信息,对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查询。尽管没有获得公司的财产线索,但是发现了公司法人,也就是被执行人王某在滨海的有关信息。
与此同时,许琳对胜诉权益的坚持让温江法院对该起执行案件作出了精心部署,将其纳入一次集中到江浙沪异地执行的行动中。4月15日下午3点,温江法院执行干警来到盐城市滨海法院。
滨海法院对该起涉及农民工权益的执行案件也高度重视,由执行法官尤庆旭带队协助。下午5点,川苏两家法院的执行人员在滨海头罾的一间门面房里找到被执行人王某。面对突然“造访”的执行人员,被执行人顿时傻眼了。
据许琳讲,王某尽管是公司法人,但是实际掌控人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一名亲戚。“和我们电话沟通甚至去年年底承诺我们的,就是这个亲戚。”在滨海法院执行局谈话室,围绕着赔偿责任和赔偿款,案件的多方一直拉锯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4月16日上午10点,拉锯战继续。下午4点,许琳收到被执行人转来的20万元,并向法院提交了结案申请书。案件执结。
“四年来,终于能睡个好觉!”4月17日上午,回到成都的许琳再次光临“盐城法声”直播间,“来盐城之前,我的心里很忐忑,各种担心让我一直没有睡好。但是几天的短暂停留,我被两地三家法院高效执行感动到了,更被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真诚感动到了。”她再一次表达了对执行法官的感激之情。
“长期以来,异地执行难、异地财产处置难一直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痛点,兄弟法院间只有加强执行协作,凝聚执行合力,才能更好地打赢‘切实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维护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一位参加协执行动的法官感叹道。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