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楼上寻人无果  楼下和被执行人“撞个满怀”
2025-04-11 17:10 我言新闻

4月2日一大早,盐城市区某小区一栋高层单元楼前,一名50多岁的中年妇女,焦急地守候着。直到看见亭湖法院执行局法官的到来,她的脸上才掠过一丝喜色。

中年女子姓吉,因为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她和自己的儿媳妇走到了“强制执行”这一步。因为儿媳居住的地方十分难找,她对于这一次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地址,自然是十分重视,情绪也较为激动。

执行人员跟随吉女士来到被执行人董某租住房屋的门前。经过长时间的敲门,里面没有应答。吉女士很沮丧:“肯定不在里面了。因为她的头盔不在外面的鞋柜上了!”

大家悻悻地来到楼下。见吉女士情绪低落,案件承办人鼓励她:“不要放弃。既然知道了她现在租住的地方,寻找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旁边的群众也纷纷“支招”:“下回遇到她,就缠着她,打110,让公安民警先把她控制起来,等执行法官过来……”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名40多岁的女子提着刚买的菜来到单元楼门口,吉女士和她“撞个满怀”——此人正是被执行人董某。对于吉女士的到来,董某倒是没有太多的意外,也很配合法官的执行,她被依法传唤至法院。

婆媳俩为何会闹到这步田地?

吉女士是董某丈夫的继母。8年前,董某的丈夫去世,董某便带着女儿在外租房住。董某丈夫生前是一位手办(模型)爱好者,购置了大量的手办,共计40箱。其去世后,手办都存放在吉女士夫妇处,董某一直想取回这些手办变卖以补贴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后来又因为拆迁,一家人分得两套安置房以及一笔50万元的拆迁款(拆迁款存在孙女名下),为了这些财产的分割,两代人的感情逐渐产生裂痕。

2024年,吉女士夫妇将儿媳告上法庭。经过亭湖法院组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安置房中130平方米的一套归董某及其两个女儿共同所有,另一套70平方米的安置房则归吉女士所有,双方有互相协助配合房屋权属登记义务;董某同意一次性给吉女士20万元;董某同日取走老夫妇俩处的40箱手办,老夫妇俩应予以配合。

去年吉女士丈夫去世。伤心之余,吉女士更希望董某及早履行调解书,但是董某并未如期履行,两套安置房也始终没有过户,吉女士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间,董某母女搬离原先的住处,吉女士为此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觅得董某的新住处,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亭湖法院执行服务中心的谈话室里,吉女士诉求很明确,希望儿媳尽快拿出20万元来了结此事。另一边,董某无奈地表示:“我现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两个孩子上学都要用钱。”她提出,先和婆婆把房屋过户手续办完,随即还5万元给婆婆,之后每年4月底之前还5万元,共4年还清。董某还希望婆婆尽快把手办交还给自己,好将其变卖偿还债务。但是吉女士不认同。当日,婆媳俩并未达成协议。对于这起较为棘手的纠纷,本报将持续关注。

 

审核:韩天阳 吉德龙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