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通途 智创铸精品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10 16:27

匠心筑通途 智创铸精品

——东兴高速东台段建设纪实

徐铁 记者 沈婷玉

近日,在东兴高速公路东台段主线K12处施工现场,两台大型摊铺机并排作业,均匀地吐铺出密实的黑色沥青面层,压路机队紧随其后,有序碾压作业……目前,东兴高速公路东台段沥青下面层摊铺完成首件施工,标志着东兴高速东台段全线正式进入沥青面层施工阶段,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从空中俯瞰,这条全长24.6公里的银灰通途横跨田野河网,串联起城乡脉络。2022年以来,千余名建设者“匠心铸品、聚力筑梦”,在东台大地上书写了交通建设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创新工艺铸就精品

该试验段摊铺不同一般,在省内高速公路建设中首次使用了全自动沥青混凝土保温车运料。它通过车内传送带向摊铺机供料,改变了传统的翻斗卸料方式,4小时温度损失不超过5摄氏度,保温效果较传统设备提升一倍。

“沥青摊铺对温度要求极高,温度波动超过10摄氏度就会影响路面质量,有了这个运料车,我们等于吃了定心丸。我们还为所有工程机械配备了毫米波红外线感应系统,5米内自动减速、3米紧急制动,彻底杜绝了碰撞事故。”路面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部通过“筛、拌、洁、护、保”五项举措,从原材料筛选到施工养护全程精细化管控,确保路面施工质量。

东兴高速东台段还建有全国首个应用环形生产线的高速公路预制梁场,通过引入运输鱼雷罐、布料机、智能张拉设备等先进装备,实现了梁体生产从钢筋加工到成品养护的全流程自动化。

大桥主体箱梁悬浇一直是安全管理难点,通榆河大桥悬浇箱梁施工中创新工法,有效破解了施工难题。大桥施工团队研发应用挂篮安全风险智能感知与防控系统,布设128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位移等数据,经后台系统分析后实现异常情况智能预警。该系统让悬浇施工安全性提升30%,确保了大桥如期合龙。

截至目前,东兴高速公路东台段项目科研课题立项6项、QC攻关11项,申报受理发明专利26项、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12项、授权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编制省部级工法14项,发布团体标准3项。累计12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学会发文表彰。

攻坚克难:匠心精工铺就通途

东兴高速东台段自2022年正式开工以来,便面临着软基处理量大、跨河桥梁众多、施工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东台地处江淮平原东部,沿线软土地层深厚,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路基失稳。

针对这一情况,市交建中心在加强路基填筑施工管控的同时,又招标第三方专业检测单位定期观测,沉降速率达不到要求的不允许卸载预压土,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沿线涉及泰东河、通榆河等重要通航河道的跨河桥梁施工,项目“一桥一策”精准施策。其中泰东河大桥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大胆在市境内公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浮托+顶推联合工法”,将钢桁架梁在岸边预制完成后,利用浮托装置顶推至指定位置,再通过滑轨系统精准安装,不仅将水上作业时间缩短60%,更消除了大型钢结构水上吊装带来的安全风险。

项目在应对多重挑战的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设计与施工全程,打造多项环保亮点。项目在全省首创全输送、无装载环保型高速混凝土供应中心,粗细集料全程输送带配送,车间无装载机且作业无人化,混凝土运输车集中清洗,实现砂石分离循环利用。“三场”建设创新租用闲置厂房,缩短周期的同时节约土地781亩,减少土地复垦对生态影响。钻桩施工引进先进设备处理废弃泥浆,实现循环再利用;践行“边建边绿”,在互通区、施工便道两侧开展绿化种植,同步落实便道洒水降尘等措施,裸土用绿网全覆盖,有效抑制扬尘,全方位保护周边生态。

截至2025年10月底,该项目已完成路基和桥涵主体工程的全部施工。当前,桥面调平层、防撞护栏、边坡防护、排水、房建等附属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同时路面工程也迅猛推进,主线水稳底基层摊铺全部结束,沥青下面层首件顺利完成。这些都为2026年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精神铸魂凝聚合力

项目建设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力量深度融入施工全过程。在项目建设现场,“党员示范岗”“先锋班组”的旗帜格外醒目。市交建中心临时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24名党员冲锋在施工一线,形成了“党建+施工”的攻坚格局。

涉铁标段是全线施工难点,因涉及铁路运营安全,施工窗口期短、管控要求高。党员突击队带头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夜间突击施工+日间监测养护”模式,提前3个月完成节点任务。工地“匠心玫瑰”班组由女性技术骨干组成,在钢筋加工、质量检测等岗位展现巾帼风采。

项目还开展“匠心筑梦新盐城”劳动竞赛,在全线掀起“比、学、赶、帮”热潮,先后涌现出8个先进班组、12名技术标兵。项目在建好制度樊笼的同时,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筑牢反腐防腐堤坝,实现“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双目标。

勇当开路先锋,打造全省示范。东兴高速东台段全体建设者将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全力投入工程建设主战场,建设人民满意高速公路,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答卷贡献交通力量。(供稿:盐城市交建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