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无障碍服务水平,11月6日,我市开展“有爱无‘碍’,‘盐’出必行——盐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盐城市残疾人联合会、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老龄办、市公交公司联合主办,市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承办,市电视台、盐阜大众报、登瀛志愿者协会城北服务队、亭湖区惠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市致公党基层委交通支部等单位支持。市残联副理事长杜鸿儒出席活动并致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


目前,我市共有残疾人51.2万名,其出行需求长期面临关注不足的问题。本次活动聚焦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组织15名残疾人代表和10名老年人代表,在志愿者陪同下,实地体验了医院、公园、商场等重点区域的无障碍公交线路及站台设施。参与者亲身体验了轮椅渡板、盲道、专用座位等无障碍设施,切实感受到公共交通在便利特殊群体出行方面的实际成效。
活动期间,部分志愿者发现,尽管一些站台已完成适老化改造,但低踏板的使用仍多依赖人工操作,上下车效率不高。同时,部分公交站台边缘与车辆上客口存在明显高度差,坡道设计较陡,这导致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难以独立上下车。


座谈会上,多位残疾人代表分享了参与感受,对交通部门在公交站台及车辆无障碍改造方面的工作表示感谢,但也指出在部分大型活动期间(如“苏超”联赛),残疾人参与活动的出行需求常被忽视。此外,夜间公交班次较少,给从事推拿等夜间工作的盲人师傅通勤带来不便;部分公交车辆的语音报站设备存在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另有代表反映,高铁站对残疾人携带用于辅助行动的电动轮椅“车头”上车的限制,进一步增加了出行难度。
截至目前,我市已打造无障碍公交线路14条,完成60辆公交车的无障碍改造,每辆车均配备轮椅渡板、扶手及专用座位。部分线路试点安装了智能电子站牌,实现语音与文字双重提示,有效帮助视障人士安全出行。此外,万户新村建成全市首个助老智慧车站,依托“一键叫车”功能,实现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的精准匹配,科技赋能无障碍出行的成效显著。
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尽管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针对活动中反映的问题与建议,交通部门将高度重视,继续协同各相关单位,持续推进无障碍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优化,不断提升特殊群体出行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助力盐城构建更加包容、便捷、智慧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沈婷玉 陈婷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