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我国自主建造的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海韵”轮缓缓靠泊盐城绿能港区LNG接收站,顺利开启首航冷舱作业。作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实现大型LNG船交付“零的突破”的首制船,“海韵”轮的成功冷舱,不仅标志着我国LNG船建造能力再获新突破,更印证了盐城海事局以精准保障、高效服务构筑的硬核保障与首航择港吸引力。
为确保“海韵轮”安全靠泊,海事部门提前启动专项保障方案,通过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实时追踪船舶动态,结合无人机巡航与CCTV监控,构建覆盖航道、锚地、码头的“立体监管网”;安排海巡艇全程护航,清理航道碍航物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开辟LNG船舶进出港“绿色通道”。
“从抵港到靠泊仅用3小时,海事部门的精准保障让我们吃下定心丸。”“海韵”轮船长说。登轮检查环节,执法人员重点核查船舶消防救生设施、首次装货前气体置换及冷舱作业、液货舱压力、温度控制系统、货物维护系统的惰化、货物应急关闭系统和船员实操履职能力等内容,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此次作业期间,海事人员全程驻场值守,实时监控,保障冷舱作业平稳可控。
“海韵”轮并非首个青睐盐城绿能港的国产LNG首制船。2024年6月,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绿能瀛”在滨海完成首航;2024年11月,江南造船厂建造的首艘17.5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运输船“阿尔谢丽拉”轮在盐城绿能港完成国内首次国际船舶冷舱作业;2025年1月,“绿能珠”轮选择盐城绿能港开展首航作业;2025年9月,“阿尔利夫”轮首航选择盐城绿能港……,众多船舶的首航择港选择,正是源于盐城海事局构建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所提供的坚实保障与核心吸引力。
“选择盐城绿能港,不仅因为这里有国内最大的LNG能源枢纽站,更因为海事部门的高效服务。”船东代表坦言。在通关检验环节,海事部门联合边检、海关等口岸单位组成联合查验组,改串联式查验为并联式查验,快速办理进出口查验手续,大大缩短船方待检时间;创新“套泊热接”模式,通过科学调度实现前船离泊与后船靠泊无缝衔接,船舶在港非作业时间缩短近50%。联合港口、引航开展应急演练,形成“隐患联查、风险联防、应急联动”的长效管理体系,为船舶作业提供全流程安全支撑。
盐城绿能港凭借优质服务成为国产LNG船舶首航“首选地”。盐城海事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模式,完善LNG船舶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让盐城绿能港成为绿色能源运输的‘安全港’‘高效港’,为华东地区能源保供注入海事力量。
责任编辑:何慧慧 丁中明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