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众报 2025年8月10日 A01
近日,亭湖区青墩线龙碾村的305岁皂荚树重焕生机。经过“树医生”团队一个月的系统救治,这株曾因树洞腐烂、根系受损而濒临枯萎的古树,不仅被架设了输液装置,周边土壤改良也同步完成,泛黄叶片已染墨绿,在风中舒展摇曳。
表层松土除草、树体输液
修剪古树枯枝、病枝
设置复壮沟、渗水井
这场“生命抢救”,源于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组建的“树医生”专家团队。他们以精细化诊断与生态化医治为良方,正让市区多株濒危古树重焕生机。
“这棵皂荚树树体倾斜,根部有个能钻进成年男子的大树洞。树洞部分木质部已遭破坏,只剩一半的树皮和木质部支撑,能活下来已是奇迹。”8月5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导岳远征介绍,团队先对古树的枯枝、病枝进行修剪,调整重塑树势。
在树洞修复环节,团队摒弃传统封堵疗法,采用开敞式防腐处理方案:先彻底清理与打磨抛光树洞,清除腐败组织后实施杀虫杀菌,随后涂抹愈合剂促进创口恢复,最后刷上棕褐色保护膜形成长效防护。“这种方式既能有效阻隔虫害,又能保障树木正常呼吸,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蔓延。”岳远征边说边用卷尺测量树洞深度,数据同步录入古树健康档案,为后续养护提供依据。
“治病得治本,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善。”岳远征指向树干周围的排水沟,“我们拆除原有围栏,清理场地、翻整土地,在树木根部喷施杀菌剂、铺撒木屑,开展土壤改良及地下病虫害防治;同时在树根60厘米处挖掘排水沟,与复壮沟合为一体,1.5米深的排水井和排水暗沟成了地下‘导流管’。近期雨水多,但这里也没有积水。”排水沟底填充的树枝碎竹,正悄悄调节着土壤的呼吸。
与村民沟通救治方案
自今年3月组建以来,“树医生”团队已为全市33株濒危古树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根系修复、树体加固、土壤改良等综合措施,让4株古树重发新枝。救治团队运用数据采集、模型推演等手段,对濒危古树的地上枝叶、地下根系等部位进行科学检测,建立“一树一档”健康档案,并邀请中国林学会、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联合“会诊”,制定个性化复壮方案。
救治后的古树
夕阳西下,龙碾村的皂荚树在暮色中舒展枝丫。三百年风雨刻在树干上的沟壑,此刻仿佛盛满了生机。“这些古树是活的历史,我们不仅要让它们活下去,更要让它们活得精神。”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不断引入前沿保护理念与方法,持续完善古树智慧监测体系,用科技为这些绿色遗产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责任编辑:沈婷玉 丁中明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