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滨海县正红镇南尖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
村头的大南路刚完成翻新,昔日坑洼颠簸的路面变得平坦顺畅;长滩、东庄两座新建的排灌闸站水声哗哗,清澈的河水顺着渠道漫过田埂,浸润着连片稻田;年初通车的陆港桥上人来人往,桥旁350株由市住建局赞助的苗木错落有致,绿意盎然……
根据统一部署,南尖村被确定为市住建局“干部联村、一村一策”促进乡村振兴挂钩村。2023年9月开展帮扶以来,市住建局走村入户、靠前发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助力南尖村书写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实地调研党群服务中心新址
“危桥拆了、新桥通了,老路平了、闸站建了,连路灯都是崭新的,市住建局真是把咱村的事放在心上!”78岁的老党员李功井站在大南路上,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他指着路灯杆说:“原来坏得只剩灯杆的路灯,现新装了150盏太阳能路灯。市住建局来了之后,这些好事一件接一件,咱老百姓心里也亮堂了!”
拆除重建后的陆港桥
曾几何时,南尖村是全镇有名的“短板村”。“路难走、水难灌,晚上出门一片黑,中心路两侧杂物成堆,鸡鸭圈臭气熏天,老百姓意见大,工作推进难。”南尖村党总支副书记胡长文仍清晰记得村庄曾经的模样。
为破解发展困境,市住建局坚持统筹谋划,立足自身职能实际,带着“举全局之力帮扶”的明确信号深入南尖村。通过实地走访,与村委一班人共商村庄建设、产业扶持、乡村治理之策,为南尖村理顺发展思路;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协调,将南尖村列为2024—2025年度市委富民强村帮促工作联系村,为乡村振兴再添动能。
作为帮促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力,选派业务精干、责任感强的党员干部挂任南尖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通过走访调研、挖掘资源、发挥优势、明确规划,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帮促项目落地,从物资到项目全方位护航村庄发展。
新建的长滩泵站
开展帮扶以来,市住建局各相关单位主动作为,先后7次深入南尖村开展分组调研。调研团队进村入户用脚步丈量土地,通过实地考察、逐户交谈、查看资料等方式,针对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把脉会诊”,围绕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党建引领提出5条建议,明确10项具体帮扶措施并逐步落实。
“市住建局的支持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实打实地‘全链条保障’,从物资供应到技术指导,再到资金协调,全方位给力。”胡长文深有感触地说。
“老百姓最关心的,说到底还是日子过得好不好——路好不好走、灯亮不亮、田里水够不够,这些都是过好日子的基础。”市住建局局长刘源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市住建局在深入摸底村情、充分吸纳民意后,为南尖村量身定制了两年帮促方案。“简单说,就是‘12345’计划:一个规划引领,两项产业支撑,三项基础设施升级,四件民生实事落地,五大目标达成。”刘源进一步介绍。
绿化提升后的村前路
作为“12345”计划中“一个规划引领”的具体实践,市住建局围绕“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突出”的建设目标,协调滨海县建筑设计院,帮助南尖村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设计》,为村庄建设明确了整体方向。而“12345”计划中的每项任务,都有着坚实“住建后盾”——
啃下“出行硬骨头”。市住建局将陆港危桥拆除重建、大南路1.2公里道路维修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积极协调滨海县分管领导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该局主要领导4次赴现场督办,推动滨海县交通局开辟绿色通道,从设计方案优化到施工质量监管,全程注入住建专业力量。最终,新建的陆港桥于今年1月8日通车,大南路于7月5日竣工,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太阳能光伏发电
破解“灌溉老大难”。针对农田灌溉“靠天吃饭”的问题,市住建局积极协调,推动滨海县水利部门投资700多万元新建长滩和东庄两座泵站,如今正源源不断地将射阳河水引入田间;同时推动村委会今年投资10万余元,新建涵洞20座、节制闸50座、疏浚清理河道5公里,使全村灌溉条件大幅提升。“以前浇水得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有了泵站和这些设施,咱心里踏实多了,这多亏了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村民们纷纷表示。
擦亮“环境新名片”。去年6月,市住建局发挥资源优势,以创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在村里开展百日攻坚,全面整治村居环境。推动镇村两级自筹70多万元,清理村民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拆除杂乱的鸡鸭圈;临街墙面重新粉刷,旱厕改造一新,村口设立新标识;河道沟塘清理干净,中心路两侧路牙、菜地也得到规整。去年11月,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通过。
走进南尖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座承载着村民期盼的建筑,正是市住建局长效帮扶的生动注脚。市住建局的帮扶不止于“送钱送物”,更注重“扶智扶志”,以系统专业优势为南尖村注入长效发展动能。
整治出新后的民房
——党建引领聚合力。结合“干部联村”机制,市住建局机关党委与南尖村党总支结成“共建对子”,组织理论学习,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发动局系统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开展“把爱带回家”暖冬慰问、“青春暖冬”结对帮扶、“青年当先锋”农村环境提升服务等实践活动,协同提升南尖村乡村治理水平。
——产业造血谋长远。针对村集体收入薄弱问题,市住建局结合行业优势,帮助村“两委”梳理出“光伏续租、水面占补平衡、特色种植”等增收路径,通过盘活资源、挖掘潜力持续提效。在其推动下,村里拟利用射阳河沿线200亩闲置坑塘水面发展光伏产业,预计年增租金30万元;推进射阳河沿岸70亩水面占补平衡项目;加大土地流转并鼓励特色农业,预计年增流转土地150亩。2024年,南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较2023年增长17.11%,背后是住建人“既授鱼更授渔”的用心。
——基建提质强根基。当前开工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市住建局帮扶重点。此前村党群服务中心为200平方米民房,远不能满足“六必有”“六需有”功能要求。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724.6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该村党员教育、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的重要阵地。此外,市住建局还帮助争取1020米“一事一议”村前路建设指标,预计年底前动工。
开展儿童暑假“防溺水”培训
站在新建成的陆港桥上,望着两岸葱郁苗木与崭新路灯,南尖村下半年计划清晰明确: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竣工、协调射阳河圩堤整改、跟进村前路施工、推进350亩光伏续租……每项任务都有市住建局的对应支持。
“住建局的帮扶不是‘一阵风’,而是‘长久情’。”刘源表示,将持续聚焦南尖村“2025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60万元、创建宜居宜业和美村庄”等目标,加大产业培育、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从漆黑夜晚到明亮路灯,从坑洼道路到平整大道,从杂乱村庄到整洁田园……南尖村的“蝶变”,是市住建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这座被射阳河滋养的村庄,正在住建力量托举下,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新篇。
中心路两侧的墙绘
这个曾因三面毗邻射阳河、位置偏僻而发展滞后的小村庄,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蝶变”。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凝结着市住建局举全局之力、汇系统之智的倾情托举。
特色田园乡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