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盐城抗震救灾建设大队——情系汶川 不辱使命
2021-06-29 11:07 通讯员 沈勇 吴军中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婷

这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这是一支不负重托的抗震救灾先锋队。以“盐阜建筑铁军”之名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就是汶川地震盐城抗震救灾建设大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盐城市建设局迅速组织援川抗震救灾建设大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展开安置房建设工作。经过11个援建中队585名援建队员20多天的集中奋战,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首批855套安置房建设任务,创出了开工最迟、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盐城速度”和“盐城经验”,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紧急集结

火速奔赴灾区

2008年5月12日,一场毁灭性的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数万同胞蒙难,灾区一片废墟,无数同胞无家可归……

我市建设系统接到为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对口援建过渡房任务后,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市建设局党委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火速成立援川建设过渡房安装大队,制定援建工作方案。  

5月23日上午,首批7名成员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绵竹,成为全省最先到达援建目的地的大队之一。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和市直迅速集结,两天之内即组建了10支均由50名精干队员组成的援建中队,备足设备和物资,随时待命奔赴灾区。

一支支援川建设中队肩负着盐阜老区人民的重托分赴灾区绵竹,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鼎力支持,都派出最得力人员参加援建大队部的工作,我市援建队伍525人中,共产党员就有86人,援建中有14人火线入党。

由于土地划拨迟,摩拳擦掌多日的我市援建队伍直到6月1日才拿到地块,再进行规划设计,6月3日下午2时才在全省最后一家正式开工,这离6月25日首批安置房交房仅剩下22天,时间变得更为紧迫。加之全省各市援建队伍到达以后,纷纷争抢十分紧张有限的水泥、沙石等材料,建设物资供应严重短缺。

援建的地块不仅分得迟,位置还处在绵竹安置房规划点的最里端;营地和工地水电不通;材料运输和人员进出艰难,一旦下雨路面必然中断……施工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时刻考验着我市援建队伍。

面对这种紧急而复杂的情况,日夜守候在工地的援建队员们真是心急如焚。而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困扰安置房地坪浇筑的商品混凝土供应量严重缺口!如不尽快解决这一“拦路虎”,我市要在6月25日前完成首批安置房建设任务将成为一句空话。

攻坚克难

勇啃“硬骨头”

6月3日,深夜紧急召开的盐城援川建设推进会一直开到次日凌晨3点。针对解决混凝土供应瓶颈问题,大家反复磋商、献计献策,最终敲定五种解决方案。

6月4日一大早,五路人马按既定方案同时行动,各负其责寻求突破。上午10点半,东台中队传来喜讯,混凝土供应一事有重大进展:浙江九龙集团房地产公司在我市东台有开发项目,同时在德阳也有开发项目,并与当地的德阳兴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合作关系,经过商洽,九龙集团同意把自己在德阳项目上的商品混凝土让给援建队伍,中午他们就与德阳兴业公司签定了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不到两个小时,一车车混凝土直供盐城援建工地,这一制约工程进度的最大难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在解决了混凝土供应不足的“拦路虎”之后,又啃了一块“硬骨头”。原来,主要是由阜宁中队承担整个混凝土浇筑任务,50多人连续昼夜作战,特别是白天长时间炎热太阳的炙烤,大家体力严重下降,十分疲劳,不少人中暑。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援建大队立即调整施工方案,统筹兼顾,科学安排,从中队各优选3名瓦工,组建一支“多国部队”,和阜宁中队现有的两个分队,实施三班轮流作业;并从射阳中队挑选8名木工,配套立模,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后工序有序衔接。

中午时分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时段,混凝土凝固快、收面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起沙、裂缝等质量问题。援建大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决定由各中队增派立模工,每个中队天黑之前完成3块立模,使立模有一定的存量,保证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和进度。

整个工地上,立模、混凝土浇筑、搭建安置房和后道各工种科学搭配、套搭进行、有序推进。很快,盐城援建大队的施工进度从最后一家开工,一下子跃升到全省的最前列,6月12日盐城第一家完成混凝土地坪浇筑。

党旗飘扬

创造“盐城速度”

地震灾区的环境极其恶劣,余震、暴雨、高温和伤病无一不在考验着盐阜建筑“铁军”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进场没几天,强降雨天气给援建队伍来了个“下马威”。面对困境,他们没有退缩:水断,他们用车子从十几里外不间断往工地运送饮用水,并先后在工地上新打了5口井;电断,他们就自己发电;路断,他们就千方百计协调装载机来打通。暴雨下的工地上忙碌如常,工程一着不让,快速推进。

持续高温对施工队员施工和生活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当时,绵竹的白天基本上都是高温天气,中午施工场地的温度直逼40摄氏度,驻地帐篷里的温度高到45摄氏度,所有队员的脸上、脖子上、胳膊上都晒得先发红再发黑,一次次、一层层脱皮。

连续作战加之高温,不少队员累倒了:身强力壮的木工顾克全,连续在高温下立模板中暑了,工友们连忙把他送到大队部吊盐水,可他针头一拔,又回到火热的工地;技术员王永连续工作长达48个小时,累倒后经过短暂的治疗就投入到施工中……

“大家这样抢抓时间拼命干,想的是早一天把安置房建好,无家可归的灾民就能早一天有地方住!”共产党员、安装工王向阳如此说道。由于气候恶劣加之施工条件艰苦,突发中暑、急性肠炎、重感冒、丹毒、外伤、高血压等多达230多人次,但没有一个肯下火线的。

十几天下来,一排排一幢幢整齐明亮的安置房快速竖起来了,盐城承担的首批过渡安置房全面建成,创出了开工最迟、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盐城速度”和“盐城经验”,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了让失去家园的绵竹人民早日住进安置房,盐城援建大队克服重重困难,24小时不间断鏖战。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顽强的毅力、昂扬的斗志,情系汶川、不辱使命,不辜负家乡人民的重托,让“盐阜铁军”的精神在汶川人民中口耳相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