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善用“政策涟漪”抢机遇——从“韩国游客蜂聚盐城”说开去
2024-12-13 14:31 交汇点

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有专家说盐城出现一个新现象,很多韩国人到盐城来打高尔夫、过周末,原因是免签政策实施后,不仅往来方便,而且韩国人来盐打球的成本甚至比在韩国还低。盐城抢抓这波机遇,发扬区内有近800家韩资企业、韩国友人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韩经济”,收效明显。如今每到周末,韩国游客蜂聚盐城度假、旅游、消费。

专家的这一观察值得重视。自去年11月17日起,中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今年11月,我国决定对挪威、韩国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分析认为,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外籍游客入境数量将快速增长,预计北京年入境游客将从现在的500万人次增长至1000万人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818.6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人数达488.5万人次,同比增长78.6%。显然,免签政策实施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和巨大机遇,南京、盐城等地正是抓住这一机遇,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提供“行李直挂”服务、加强个性化过境产品开发、提升场景和体验“回味度”等举措,抢抓政策机遇,放大政策效应,扎扎实实抢了一波“政策红利”。

这种做法给人启迪。“一个政策出台,有人看到的是一堆文字,有人看到的是一堆金银。”确实,面对政策免签,是否善于研究政策、发现机遇,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涟漪效应”告诉我们,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一块石头,中心部位激起的波纹最大,越往边缘波纹越小,但不管是否处于中心区域,只要“政策的涟漪”出现,“命运的齿轮”就可能被激活、启动,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因应,就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就拿免签政策来说,政策实施后,有的地方带来的影响会大些、直接些,有些地方可能小些、间接些,但在“政策的涟漪”面前,是不是一个“有心人”、具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有没有深入研究和有效应对,效果大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细节时常被提起:一位村支部书记从《新闻联播》上看到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消息后,连夜召集村干部开会,当即拍板上马了一批项目,结果赢得先机,也赢得了发展。回望江苏改革开放的历程,这样善于抓机遇、善于用政策的例子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善用“政策涟漪”抢机遇,从“一带一路”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长江经济带到自贸试验区建设,每逢政策出台,不管身处“中心区域”还是“边缘地带”,江苏总能给人“惊喜”、有所作为。可以说,正因为江苏的干部善于从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落实政策中抢机遇、谋先机,江苏才能在一轮轮发展中走在前列。

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为应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我国顺势而为、综合施策,密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和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在政策面前,我们如何像过去一样,保持高度机敏和快速反应,在善用“政策涟漪”中找到机遇?如何防止因为政策密集出台而产生“麻木感”“疲劳感”,以致疏忽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如何抢抓国家政策出台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在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足政策和“认识自己”、做好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文章中放大政策的红利?显然,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就能在善用“政策涟漪”中激起更大的“发展波澜”,不断开辟发展新局面。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张伟伟 李艳 顾海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