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二届肿瘤防治大会侧记
视频:陈晗 摄影:黄一琪
肿瘤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肿瘤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筛查和早诊早治是肿瘤防控最有效的途径。11月9日下午,盐城市第二届肿瘤防治大会暨盐城市老年人肿瘤标志物筛查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通过构建一个集早期筛查、精准诊断、有效治疗、细致护理、全面康养及健康促进于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次大会的主旨讲坛共100余位肿瘤防治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共同聚焦地区高发肿瘤病种,探讨并推广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策略,致力于建立健全筛查长效机制,推动地区肿瘤防治工作的前移与深化。主旨讲坛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邓义军主持,现场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智慧碰撞、经验分享的盛会。
讲学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学浩教授,就肝癌外科治疗策略的最新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新辅助治疗作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兴范式,正逐步改变着传统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改善空气质量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公众健康的重大长远问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则从空气污染与肿瘤防治视角出发,他结合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见解,为推动该领域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嵇庆海教授,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MDT(多学科诊疗团队)模式的独特优势。他指出,MDT模式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实现了诊断与治疗的高效衔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该模式还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大会还现场为各县(市、区)肿瘤诊治中心授牌,并配套举行了泌尿外科、心胸外科、血液内科等分论坛。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专家们的授课专业性高、实用性强,帮助他们了解了目前最前沿的学术理念、学科动态,极大地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
全市医务人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同道一起推动肿瘤防治领域的医学创新链、医工产业链、卫生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减少肿瘤危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盐城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
王学浩,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江苏省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擅长普通外科,尤其腹部外科和肝胆外科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专攻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及手术前后各类相关问题的评估、决策和处理。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的开拓者,中国肝癌现代介入治疗的开创者,国际上较早开展活体肝移植的学者之一,率先建立活体肝移植技术规范化体系。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任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副主编。入选科睿唯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2018年Elsevier中国环境领域高被引作者。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杨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奖、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美国胸科协会David Bates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等。
嵇庆海,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癌、喉癌、下咽癌、舌癌等头颈部肿瘤以手术为主的全程化精准治疗。在国内率先提出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胸锁乳突肌带状肌间淋巴结等概念。2011年在全国十五个主要城市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手术卫星直播,为我国甲状腺癌颈清扫术的全国推广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