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桂成 记者 宋晓华 文/图
刻痕累累的长方形木盘上,她一刀一刀、深刻浅挑,一幅“乡村振兴图”的刻纸作品渐渐有了雏形。这名正在东台市溱东镇“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里为30多名学生做刻纸示范讲解的就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传承人、“东台好人”王明华。她致力于传承“溱湖刻纸”这一民间瑰宝,目前已教授200多名学生掌握这一技艺。
文化站长迷上刻纸艺术
多年前,身为溱东镇文化站站长的王明华,第一次看到溱东镇的第二代溱湖刻纸传人宋月秋老人的刻纸时,便被深深吸引了,她着迷于一张纸的魅力、一把刀的神奇。本就喜爱写写画画的她,瞬间打开了又一处艺术之门。没有拜师,却比拜师的徒弟更执着。她用眼看,用心琢磨,一次次在深夜,把弄着硬硬的刻刀。如何让这么硬的刻刀,刻出流畅的软线条?如何处理线条和留白的比例?王明华一次次地刻,一次次地修改,一不小心,刀就刻到了指头,贴个创可贴,再来,直到满意为止。
王明华的溱湖刻纸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她突破传统剪纸的束缚,创新的溱湖刻纸作品幅式灵活,常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色彩艳丽,有36道正纹、72道斜纹,表现细腻、丰富,构图精细繁茂,既讲究简洁,也讲究丰富和繁荣,作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大气势。幅面大小、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都按照剪纸的规律和要求,既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证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刻制手法博采众长,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以刀作笔,刻出纸上风采
这些年,王明华师生团队先后创作了古代名人、珍禽瑞兽、吉庆语、水乡女、花鸟鱼虫、现代宣传等十多个系列的溱湖刻纸作品,代表性作品有《福娃》《珍奇瑞兽》《喜迎奥运》《水乡》《京剧脸谱》《神女》《丰收》《妙趣图》《生肖图》《五福临门》等200多幅。
2011年,王明华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第四代传人。她的刻纸作品《五福临门》获国家版权,《和·荷》《天仙缘》《虎娃》《四季花鸟》《十二生肖》以及展演“溱湖刻纸”技艺的舞台非遗作品《源流》等多个作品被央视及省市媒体专题报道,并多次获奖。王明华创作的非遗美术雕刻作品《红船》,采用手工雕刻、复色衬托、套色、彩绘(着色)等多种传统“溱湖刻纸”技艺,2022年获江苏省作品著作权、东台市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一等奖。
让非遗艺术走进校园和农村
平常,王明华经常走村入户传授传艺,并在溱东镇周黄村文创中心对村文化管理员进行传承学习指导,现在溱东镇几乎村村都有刻纸艺人。
让非遗走进校园,使孩子们从小掌握刻纸技艺是王明华最大的心愿。当地学校成立溱湖刻纸社团,并专门成立了“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联合打造“镇文化中心·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招募有兴趣、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参加,由王明华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让师生们感受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积极投入传承学习“溱湖刻纸”的行列中。2020年,由王明华牵头指导的“溱湖刻纸”校园文化项目获评江苏省特色校园文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