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常住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治理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一些共性的问题随之而来。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小马拉大车”治理难题?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受到多方关注。
常住人口从3000多人跃升为40000多人,社区怎么管?
群众反馈问题习惯“从上到下”,如何才能扭转?
基层,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家大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盐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胆先行先试,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力量下沉 穿透治理
一个社区,包含住宅小区、商务楼、学校以及沿街商铺等丰富业态,意味着人口庞大、人群多样化,同时也意味着矛盾纠纷更加复杂、难解。盐都区盐渎街道福才社区正是这样。
治理这样一个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混合型社区,有多难?社区党委书记孙祥银总结,新人口、新面孔,带来更多新问题。“我们福才原来只有3000多人,现在超过4.17万人!”
“居民夜里回家,电梯发生故障,关在里面都给我打电话。”孙祥银最忙的时候一天接上百个电话,“最怕半夜听到电话铃声。”幸好,这种“磨破嘴踏破鞋”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我们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协助!”
盐都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区级相关部门参加,研判问题交办情况,确保各级吹哨问题季季清。
今年上半年,盐渎街道开展燃气集中整治工作。“我们社区商铺多,居民多,情况复杂,仅凭社区工作人员,一来人手不够,二来不够专业。”福才社区牵头召开共治联席会,难题得到解决:辖区内多家单位每天安排十几位党员随着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逐一排查,最终排查出227家需要整改的餐饮单位。
家住神州河畔的居民温珊珊发现,6岁的儿子麟麟最近懂了很多道理,会提醒她开电瓶车戴好头盔,知道去乡下玩要远离河边。“我一问才知道是在暑托班学的,说警察叔叔给他们讲的。”社区暑托班“免费带娃”,原本只有一些志愿者带着孩子唱歌画画,后来社区一些共建共治单位的党员主动请缨,来给孩子们上课,不仅“托”起孩子们的多彩假日,还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受到家长们欢迎。
“原先,社区治理依靠的只有‘两委’、服务站、网格员、物业等力量。”盐都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邱春潮介绍,现在不一样了,凡是社区内的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党员,都在社区“大党委”的管辖之内。
群众吹哨 社区统筹
过去,群众碰到难题,往往想的是“直接找上面反映”,逐渐形成反馈问题的“倒金字塔”结构,让基层既头疼又无奈。这当中,有信息受阻之难,也有问题复杂之困。
现在,盐都细化完善“群众吹哨、社区报到,社区吹哨、镇街部门报到,镇街吹哨、区级部门报到”的“三吹哨、三报到”工作机制,社区“大党委”统筹,坚持吹哨报到、履职办事全流程监督,变“问题上行”为“服务下行”,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霓虹闪烁的广场、整齐摆放的摊位、熙熙攘攘的人群……夜幕降临,走进江苏飞亚机床公司北广场夜市,城市的“烟火气”和“秩序感”在这里充分释放。“一年前,这些流动摊贩还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盐都区盐渎街道兴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华感慨道。
原来,这些摊贩去年集中在翰林壹品小区附近,占道经营、噪声扰民、垃圾成堆、交通不畅等问题层出不穷,出警率居高不下。“网格员多次反映,周围群众意见大。”张华说,群众“哨响”,社区“大党委”闻哨而动。
“驱赶不如疏导,如何兼顾摊贩的饭碗和居民的生活,可不可以设置集中夜市?”“到哪找那么大的地方?”社区一班人开始谋划。得知江苏飞亚机床公司即将搬迁,腾出1万多平方米的空地,“有围墙,离居民楼有一定距离,完全可以当作临时疏导点。”
信息层层反馈上去,盐都区专门研究,相关部门集思广益,最终按经营项目将广场划分多个区域,规划近200个摊位,以定期抽签的方式分配,并在广场周围安装降尘设备。
“规范管理之后,‘颜值’提升了,名气变大了。”张华说,“摊贩也更愿意配合我们工作,今年中高考期间说停就停。”
社区“大党委”制度不光有自上而下的治理,也有自下而上的服务。
来自金融行业的孙德皓向所在社区党委申请,利用闲暇时间走进社区对老人进行专场反诈宣传;律师徐佳佳关注妇女儿童的权益维护与安全守护,每年都要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或教大家如何维权,或进行心理辅导。
联建共建 激活动能
2018年,盐都先后组建20个社区“大党委”,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建立“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工作机制,要求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体,一律归口、服从社区党组织统一调度。全区55家区直机关部门结对社区(服务站)开展互融互促互进,除定期开展“共治联席会”“委员接待日”“便民服务日”等之外,全区2261名在职机关党员还常态化进社区“报到领单”,开展圆梦群众“微心愿”等活动。驻区单位共建社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资料图
走进潘黄街道宝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滚动的招聘信息很醒目,走廊里放着一排技能培训展板,休息区随手可翻阅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大厅除了设有就业服务窗口,还摆放了两台“求职机”。
“自从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我们7个月成功帮助196人就业。”宝才社区党总支宣传委员、人社协理员陈玲介绍。
“宝才社区统计辖区劳动力时发现,不少妇女闲在家里。我们中心组织采集30家企业119个岗位,专门把招聘现场搬进宝才社区,并且派出7名工作人员到现场,既讲政策,又提供个性化服务。当场就有1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盐都区劳动就业中心主任陈学兵介绍。
社区“大党委”制度之下,社区“有呼”,党员“有应”。
在行业党委的倡议下,引导党员司机、党员小哥、党员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赋能基层治理,完成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角色转变。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骑士·都守护”行动,打造“红骑士·都守护”品牌。发布义务网格员暂行管理办法,设置3个“盐小哥”区级积分兑换点,号召近500名小哥加入义务网格员队伍,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由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建的35支“渎上先锋”“都小哥”先锋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随手拍”“随手做”活动。
快递员陈士连发现路上窨井盖被压塌,立即联系城管人员前来维修;外卖小哥杨军反映某小区违规经营麻将馆,妥善处理后,和谐了小区生活环境;邮政投递员陈国祥,经常帮助80多岁的留守老人王福珍买菜、买生活用品……
党建引领,党员参与。盐都吹响“红色力量”行动号角,深入群众当中,解群众的结,越难过的坎,推动矛盾化解在社区“家门口”。
“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编辑部
电话:025-58682029 025-5868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