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是美,是依恋
是栖居的家园
是活的系统和生命
是充满意味的符号
是文化的载体
每年的6月25日
是全国土地日
和小布一起去看看
聚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成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精准配置要素,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勇挑耕地保护“大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打好浒苔绿潮防控、互花米草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变更多盐碱荒滩为林海绿洲……
更精准配置要素
突出规划引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作用,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总规编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彰显盐城元素、展示盐城特色、增加盐城分量,不断拓展战略空间,有效提升城市能级。
更加精准配置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优质资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推进“保障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企业运行便利”“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等“四保行动”,全力推动用地用海用林等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集聚集中。
今年以来,我市争取了1.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比去年增加4218亩,另外还获得节约集约、乡村振兴、南北园区共建等奖励计划1000亩。截至目前,全市34个列省项目,已经保障到位27个;15个列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已保障到位14个;540个市级重大项目,已保障到位505个、占比94%。有效保障了盐城由禾高端变频微电机和组件、天合光能项目、盐城联合航空无人机和永好农机等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落地建设。
纾困解难“办实事”,便民利企服务更优。今年上半年,推动“带押过户”市域全覆盖,累计解决“过桥资金”12.1亿元;为151家企业工业厂房办理按幢(层)登记422件;办理229宗1.1万亩土地“交地即发证”,116个小区6591户群众“交房即发证”。积极推动安置群众“办证难”问题处置工作,102个安置项目31738套房屋办证难问题已全部化解。全力推进“保交楼”办证专项工作,5个项目共计房屋2998套,已全部建成交付并完成首次登记。稳步实施国有资产清查办证工作,累计为国有企业补充办证118宗、土地面积1.13万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显化资产60多亿元。
高标准保护修复
加强系统修复,守护滨海生态安全。全力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8.59万亩,规模全国最大。深入实施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坚持源头“控藻”、全程“除藻”、科学“用藻”一体发力,其中压减紫菜养殖筏架4.4万台,截至6月14日,今年累计打捞浒苔31320吨,资源化利用浒苔4904吨。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盐城市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海域面积15.5平方公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3.64%、全省最高,有力推动全省最长海岸线成为最美海岸线。
大力度改革创新
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日宣传期间,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全国12家典范城市,参与发起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倡议,并专题分享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并进的“盐城经验”,向全国全球发出了“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的“盐城声音”。
主动对标国际一流、争做国内领先,充分发挥“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国土空间规模优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化改革创新,创塑特色品牌,持续彰显生态价值,积极探索“双碳”行动的盐城路径,推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盐城贡献、提供盐城方案。
发展碳汇经济,推动“双碳”行动。认真调查生态系统碳汇本底,制定出台《盐城市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不断提升碳汇增量。积极实施国土空间碳源、碳汇调查监测及核算技术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开展全省首个盐沼湿地蓝碳项目开发与碳汇交易试点,实现固碳、低碳和降碳协同发力、整体提效。组建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项目试点,累计发放碳汇远期交易质押贷款4个多亿,带动碳汇融资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