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盐城市阜宁县坚持做优创新创业载体,全力做好“转”和“新”的文章,先破后立、赋能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优化结构、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攥紧种子,端牢饭碗。走进中江种业的生产车间内看到,公司从丹麦引进的自动加工流水线已经投入生产,目前这套设备是国内杂交水稻制种领域最先进的设备。同时还配套安装强光色选机、自动包装系统和机器人码垛系统,整条流水线也是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条加工流水线。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储运部员工骆昊介绍说:“我们中江种业现有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各类品种100多种。目前在我们阜宁加工中心生产的品种有20多个。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600吨杂交水稻的加工和发运,杂交玉米有800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中江种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立足阜宁县实际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建成“智慧农业”暨优质粳稻“种粮一体化”社会化服务项目及研发中心,中江种业主导实施的“种粮一体化”产业链延伸新模式可收储优质粳稻稻谷4万吨,服务县核心基地10万亩,科技示范辐射面积80万亩。
“我们公司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等因素,推出了南粳66、苏玉10号等适宜本地的粮食品种。我们也和中粮集团联合,以南粳66为核心品种,在阜宁做10000亩的订单,两大央企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为阜宁大米品牌作出贡献。”骆昊说。
总投资60亿元的赛得利(盐城)纤维有限公司作为阜宁县招引的重要外资项目。走进生产车间,企业先进的生产装备和环保设施正在高速自动化运转,配套智能化生产系统,打造高效节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日产能可以达到640吨以上。据了解,赛得利是全球最大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商,所生产的纤维产品被送往全国各地,制造成无纺布、高端纺织面料、湿巾等各种生活产品,不断满足全球对可持续绿色天然日用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赛得利(盐城)纤维有限公司
赛得利(盐城)纤维有限公司副总李东林介绍说:“我们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对社会及环境的责任贯穿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作用,将赛得利打造成为华东及北方区域最大最优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继续为阜宁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今年来,阜宁县聚焦新能源、新型纤维材料等主导产业和“3+2+3”产业链,持续推进优势产业强链、潜力产业补链、特色产业延链,发挥行业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晶硅光伏、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链完整度、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石油机械、粮油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拉长增粗,以产业新“质态”实现发展新“质效”,共同促进阜宁高质量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