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听见 | 冷蒸
2024-06-12 20:39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冷 蒸

李晓刚\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下班后,打开手机,有一条抖音推送的好友更新,引起了我的兴趣。

点开抖音,随手刷了两下,一条冷蒸加工的视频吸引了我。从青麦的采收、剥壳,麦仁的炒制再到磨出成品。感觉童年时吃冷蒸的往事,又回到眼前。再看看评论区,还有不少人说想吃了,问地址,询价的还不少呢。看一下上面的地址,离我不远。竟然产生要到现场探访,买点品尝一下的冲动。

说到冷蒸,就像抖音评论区一样,有很多人不知其为何物。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粮食紧张的岁月,每年立夏之后,正是青黄不接时,家家户户都没有多少余粮了。此时,已经完成灌浆,尚未能够收割的麦子,就成了大家珍贵的食物。冷蒸制作的步骤跟抖音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当时的做法是纯手工,没有现在机器做出来的美观、干净。人工去除麦仁的外壳,肯定是难以去得那么干净,里面有很多杂质,炒制时,会有麦芒、麦壳被炒焦了,所以做出来的冷蒸黑乎乎的。但那时,饥饿的人们谁会在乎它的颜值,能够填饱肚子,哪怕是充饥,也是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要美味了。听奶奶说过,有人吃冷蒸充饥,连吃几天,见到冷蒸都想吐。虽然饥饿,但冷蒸毕竟是粗粮,加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吃多了,也不易消化,出现反胃的情况太正常了。不过,能有冷蒸充饥,总比饿着肚子好呀。

记忆中,我只吃过一次冷蒸。那时也就五六岁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一些依稀的印象了。

母亲在经历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带回来一“围腰子”大麦。那麦子大部分还是青色的,有一些已经变成青黄色了。回家之后,两个姑姑就开始忙活,先是戴上手套,用手使劲搓那些麦子,去掉麦芒、麦壳。搓好之后,奶奶就用簸箕簸去已经脱离麦仁的杂质。接下来就放到锅里翻炒,炒出麦香后,又盛出来,趁热再搓一搓,簸一簸,这时候麦仁基本上就比较干净了。

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石磨。所以,加工冷蒸不需要别人帮忙。奶奶和母亲配合默契,奶奶往石磨里面加麦仁,母亲负责推磨。不一会儿,麦仁就被磨成粗线一样,从磨盘里吐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点尝尝,像茅针肉似的,绵软,有嚼劲,又有麦子的清香。没等到成品冷蒸全部出磨,我已经困得不行,趴在灶台边睡着了。

如今,母亲做冷蒸是出于怀旧,想做点给大家尝尝味道,当零食吃吃。

母亲回忆起冷蒸却另有一番情感。家里姐妹四人,外公过早去世,四个姐妹由外婆一个人拉扯成人。每年青黄不接时都要吃冷蒸充饥。其中艰辛,偶有提及,难免伤感。母亲没有文化,但她经常教导我,要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冷蒸让很多家庭渡过难关。小小的冷蒸承载了多少人艰辛的记忆。在抖音评论区有不少人在询问冷蒸为何物?他们肯定没有经历过青黄不接、食物短缺的年代。

今天,有生意头脑的人,用现代机器生产出更干净,更卫生,卖相更好的冷蒸。他们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难怪生意火爆。

经历过饥寒,才知道饱暖的珍贵。我决定去买点冷蒸回来,让孩子尝尝冷蒸的味道,让他知道这苦中带甜的食物。

一审:韩昕栩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