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
是我国设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6月8日是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从丰富的自然资源到多彩的地方文化
盐城手握“世界自然遗产”
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金名片”
拥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数不胜数
关于「盐城世遗」「盐城非遗」你了解多少?
盐城世遗2019年7月5日,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沿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
盐城非遗盐城市共有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70项,市级非遗134项。这些非遗项目,沉淀着盐城人祖祖辈辈生活的智慧,承载着盐城深厚的风光魅力。
和小布一起
领略盐城非遗的魅力吧~
请点击名称查看内容
↓↓↓
八大碗藕粉圆、九龙口大鱼圆
糖麻花、阜宁糖画、阜宁大糕
……
关于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你又了解多少?
· 八大碗藕粉圆 ·
清中叶,有位湖垛(今建湖县城所在地)籍的御厨,精心制作了一种带有民间独特风味的宫廷点心藕粉圆子,皇帝食用后大为赞赏。数年后,这位厨师告老还乡,便将制作藕粉圆子的方法带回家乡湖垛一带,随之这宫廷点心便在湖垛传开,直至今日。建湖藕粉圆选用当地特色藕粉为主料制作外皮,以桃、杏、枣、瓜子等生态果料为辅料制成馅,经制馅、制球、上粉、过水、成型等步骤完成制作,全程纯手工制作。建湖藕粉圆润滑透明,富有弹性,柔软细致,呈咖啡色。凡是吃过的人都对它回味无穷、不吝溢美之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品尝后,在报刊上撰文评价,称之为“珍品”。
· 九龙口大鱼圆 ·
九龙口大鱼圆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九龙口及周边乡镇,九龙口大鱼圆选用九龙口产的新鲜草鱼为原料,因其以湖荡里野生的螺蛳、虾和昆虫幼虫等为食,肉质饱满鲜嫩。取鲜鱼宰杀后,去除鱼皮、鱼骨,加水浸泡、清洗,人工剁制成鱼茸,再加入葱姜、淀粉、鸡蛋等配料,反复搅拌均匀,后再经人工挤压搓制成丸状,入油锅煎炸。
九龙口大鱼圆外观色泽金黄,光洁似珠,圆润饱满,其里肉色雪白,入水即浮,食之无渣,口感细腻鲜嫩爽口,营养丰富又美味。
· 豆轶坊蒲包茶干 ·
豆轶坊蒲包茶干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陈氏点卤六步曲”,确保产品柔嫩细腻。而“22道纯手工制作工序”“低温浸腌24时”之法,确保茶干回味悠长;“26种天然辅料”在铁锅柴火中蒸煮45分钟后再经过95分钟巴氏杀菌,确保茶干色、香、味俱全。豆轶坊蒲包茶干为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的绿色健康产品,以色泽鲜美、柔嫩细腻、入口回味悠长为主要特征,深受盐阜地区百姓喜爱。
· 糖麻花 ·
糖麻花,又名“油绳”,是盐阜地区比较突出的茶点。相传北宋仁宗年间,福建人伍佑从北方楚州来盐为官,随从中有中原人士,利用当地珠溪井水和上等麦面,制作家乡一带流行的麻花小吃,由此麻花制作工艺传入盐城,当地人根据喜食甜味的习惯,将原来北方人的咸味麻花改为无盐多糖的麻花。因其方便即食、又可佐酒伴茶,深受喜爱。
· 阜宁糖画 ·
一丝非遗甜,一缕文化香。糖画最早起源于400多年前,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瓢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糖丞相”又对糖画技艺人进行了创造的改进,并且发扬光大,所以后来糖画艺人均推崇“糖丞相”为祖师。
无尽的魅力
就潜藏在这些非遗里
绵延的文脉在非遗传承中
薪火赓续生生不息
这个端午假期来盐城 “遗”起玩呀!
一审:韩昕栩丨二审:周樑丨三审:张伟伟